未来,总是充满未知,但未来,却绝非不可预测。有人说,预见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它。当我们从当下所处的角度回眼观望,正是那些敢于打破常规、不断创新求索的时代先行者,为世界的每一步与完善提供着有据可循的线索他们不甘于循规蹈矩、不囿于已有的成就,他们进取、勇于突破,他们用于心于形、内外兼备的力量,引领着世界前行的脚步。
墨迹天气的创始人兼CEO金犁,正是这群时代先行者中佼佼不群的一位。8年前,金犁说,“我有一个关于天气的梦想”,8年后,他将这个梦想落地成为了一个拥有5亿用户的大事业。如今,墨迹天气已在天气场景使用习惯中占据了地位,而面对自己创造的这款“国民级”应用,金犁却一次次地将自己推出舒适圈,不断去寻找关于未来的更多可能。
机遇,从来不是等风来。开创墨迹天气以前,金犁在Symbian()中国担任高级软件工程师。当时,他为Symbian写了三年的代码,“但作为一个码农,总是希望自己写的代码能让更多的人使用,发挥更大的价值。”金犁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正在这时,金犁看到一则新闻,南方某地气象灾害来临前,当地通过短信进行预警通知。由于短信覆盖和接收范围有限,很多家庭没能及时防范,以致遭受到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金犁灵机一动,能不能研发一款能够及时报告气象信息的APP,提供精准的气象信息服务?这个想法,成为了金犁创业的原动力。
金犁说:“创业初期,我就告诉自己,一个好的产品必须是以用户需求为基础,而精准的天气预报正是用户最关心的。因此,我希望墨迹天气能做出最精准的天气预报。” 2009年5月,金犁推出的墨迹天气Symbian版本一经问世便因外观漂亮,并能同时支持2000多个城市的天气预报而受到了用户的喜爱。推出第一天,仅仅依靠论坛,下载量就达到了2000。七八个月后,日活跃用户量达到1万。
而此后,金犁却发现,用户在墨迹天气上“看完就走”,停留时间短。如何增强用户粘性?这是他面临的下一个问题。永远保持前瞻,不断创新与探索,是深植于金犁与墨迹天气的基因。秉承这样的原则,金犁决定带领墨迹天气从单纯的工具型向服务型软件进行过渡。2012年,墨迹天气搭建了全球第一个提供实时照片分享的平台时景社区。2014年,金犁趁着智能硬件兴起的风潮,研发了智能空气检测硬件“空气果”。2015年,墨迹天气在已有服务的基础上继续优化升级,自己提高精准度。他们把天气预报的空间颗粒度降低到公里级,时间颗粒度降低到分钟级,覆盖195个国家,地区达到70多万个。2017年10月,墨迹天气基于天气大数据、独具空气质量提前预警功能的空气净化器也上市了。
8年的时光,墨迹天气的生意版图在稳步拓展,金犁的创业,无疑是成功的。但这一,却并不一帆风顺。近10年的创业过程中,团队的摩擦、融资不到位,一度让金犁怀疑自己的创业之是否走到了尽头。“寻求突破和改变,这是墨迹天气特有的做法。”在2016年,墨迹天气的年会,金犁站在台上这样说。这也正是他每一次突破,化解危机的支柱。而在每一次的突破中,他一次次感受到人的重要性。
除了在团队管理上以人为核心,墨迹天气在技术上的不断革新同样以人的需求为本。对于一款普通的天气软件来说,做好“天”的数据把控是合格标准,而作为一款卓越的天气APP来说,如何玩转“天”和“人”的大数据,则更为关键。关于“人”的大数据,是墨迹天气从技术层面领先行业的利器。通过云计算发挥“深度学习”的功能,结合每天1000万次的手机气压计上传,10万左右的用户反馈数量,25万左右的时景图片,不仅让墨迹实时天气的准确率维持在同行业较高水准,还能借此加强墨迹天气与海量用户群体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实现墨迹天气与用户之间的双赢。
在金犁的字典中,似乎从来都没有“止步探索”这个词,当墨迹天气的天气大数据已然引领着行业标准的时候,金犁却开始思考:如何在未来将其更好的商业化?如何让墨迹天气保持可持续发展?思考与判断之后,金犁开始在B端发力他决定借助先进的大数据技术,以及墨迹天气的数据大平台为企业提供更精准的天气服务。而除此之外,今年墨迹天气还提出了“天气+”战略,通过精准的气象数据和海量的用户反馈,挖掘更深的气象价值。相信在未来,金犁和他的墨迹天气,定会借助更加精准的气象数据,在更多的领域提升用户与企业的服务体验。
如果说墨迹天气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那么对于金犁来说,他关于天气的梦想,更是优化了人们的生活体验。近10年中,金犁始终将用户需求放在首位,并利用最前沿的知识与技术,不断地创新探索。短短不到10年的时间,墨迹天气不仅完成了量的积累,也正逐步完成由工具型APP向复合型服务APP的转变。这一过程,金犁用颠簸的创业,诠释出一个简单但下来却并不容易的道理:不忘初心的锐意求索,极目远眺地造就改变,未来,在进取中才会拨云见日。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