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公告
  •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当地天气
  • 从人工采集到全自动记录 131个观测站守望武汉万千气象
  •   2004年1月19日,武汉首个城区气象站在汉口江滩建成(如图),这也是我省首个在城区内能自动采集数据的气象观测站,标志着天气预报更贴近市民感受。

      这就是2004年1月19日武汉城区建成的首个气象观测站,且是能自动采集气温、风速、降水量等气象数据的自动站。望滔滔江水东去,观江城四季风云,一“站”就是15年。

      2004年,气象部门在江滩设立首个城区气象观测站,不仅拉近与市民距离,还能自动采集温度、降水量、风向、风速、湿度、气压等6个气象数据。

      湖北省气象局自动保障科科长李中华清楚地记得:当时武汉市气象观测站没有几个,都在远城区,能自动采集数据的观测站只有一个——就是1999年在东西湖建的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它代表一个城市的气象数据,其他站点都靠人工采集。

      江滩是江城名片,在此设立首个城区气象站,在李中华看来意义非凡:“它是标杆,气象观测站的大规模建设就此起步,江城的天气预报更贴近市民感受。”

      此后,气象观测站进入建设快车道:2004年至2006年建设加快,但大多数观测站只能自动采集雨量一个要素;2007年,则增加了气温、雨量两要素;2008年新建观测站又增加了风向和风速等要素;到2016年,所有观测站至少能自动采集4至6个气象要素,国家级的采集要素更多;国家级观测站观测密度从1小时1次到1分钟1次,其他观测站从1小时1次提升至5分钟1次。

      15年来,李中华了气象观测站群体的壮大:从一两个飞跃至131个,从市郊到中心城区,其中国家级有5个,平均间距8.5公里,全是自动采集数据。它们分布在学校、单位、景点等多地,静静守望你身边的万千气象,准确评估江城的风云变化。

      谈起城区内气象观测站所发挥的作用,武汉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徐双柱告诉记者:“那简直太重要了!就像一双双眼睛明察秋毫,为我们提高了观的分辨率!”

      徐双柱从事气象工作几十年,对此深有感触:“从实况检验的角度来讲,以前没几个自动站时,以几个点代表武汉这一个面,反映的实况不是很充分和客观,比如夏天发出一个暴雨预警,因局地性很强,当时是否下了不是很清楚,而现在自动观测站分布更密集,不断细化,发出预警后,到底下没下、哪里下了,自动站几分钟就能有数据呈现,及时反馈,检验我们预报的准确性,有助于提高预报水平。”

      对天气预报,自动站更是一个得力助手。徐双柱细说道,根据雷达和卫星资料,再加上自动观测站提供的当天实况数据,更能准确判断天气的走势,尤其是未来3小时、6小时、12小时的短时预报,作用更凸显。“遇到大风暴雨天气,比如监测到5级及以上大风,或1小时雨量超过10毫米、20毫米,它都会发出响声,提醒我们关注实况动态。”徐双柱说。

      一名值班预报员以去年6月8日16时发布的一个暴雨橙色预警,实例详解了观测站的功劳:去年6月8日16时,自动站采集的实况数据显示,武汉北部有东北风,东南部有东南风,北部风测试你前世怎么死的小,南部风大,容易形成复合,就像水朝同一个方向涌,容易产生对流天气,所以当即发布了暴雨橙色预警:未来三小时武汉城区南部、江夏局部有50毫米降水,伴有。后来,雨果然在局部下了。

      今年武汉气象观测站的建设,最大亮点是首次在城市道设立交通气象观测站,“这也是全省首次在城区设立交通气象观测站,以前都在高速公上。”李中华解释。

      交通气象观测站除实时观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和雨量,还要观测能见度和地面温度面温度,有助于预报员对城市交通及时发布结冰、团雾、道积水等预警,为城市的交通安全保驾护航。

      李中华说,考虑到武汉市高架不断增多,高架上容易发生结冰、积水等情况,今年将在环线个交通气象观测站:一环线个,三环线个。此外,在部分军运会场馆也将安装气象观测站,为军运会做精细气象服务。

      走过华师校园内的气象观测站,市民杨女士都会看看显示屏上的实时气温、风速等数据,“感觉很好!知道自己身处在怎样的中。”

      目前武汉的131个气象观测站中,除5个国家级气象站有人值守外,其他无人值守的观测站,有一小部分已安显示屏,如华师、武汉植物园、木兰天池和东西湖区实验小学等。有市民:能否在更多观测站安装显示屏?

      李中华解释,5个国家级观测站的气象数据,在微信号“湖北气象”或湖北省气象局门户网站上均有实时更新。无人观测站,工作人员虽会定期,但难免有时会出现异据,怕混淆视听,所以没全部公开。下一步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无人观测站安装显示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