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参加别人的婚礼丰收的喜悦体现在农民的嘴角和眉梢上。他们说,增产增收除了“天帮忙”,更重要的是“人努力”。中国气象报选取有代表性的地域,讲述“三夏”气象服务故事,展现各地增产增收景象。
进入6月,新疆南疆迎来夏收季。6月12日,在喀什地区伽师县克孜勒苏乡尤勒其村,伴着隆隆的机器声,自治区气象局现代农牧业示范园的36亩撂荒地冬小麦开镰收割。收割前,农气专家对小麦进行了实地测产;6月20日,经与实收产量对比,园区小麦亩产比全乡中高产田高出16%。
2018年,自治区气象局在尤勒其村建设现代农牧业示范园,并成立集饲料种植、牲畜养殖、良种繁育销售于一体的农民养殖合作社。当年秋季,自治区气象局组织农气专家和农业、林业专家制定土地改良和农业种植示范计划;同时,对地下水位浅、土壤板结和轻度盐渍化的36亩撂荒地进行改良。
随后,冬小麦新品种种植试验与示范铺开。负责种植示范工作的新疆兴农网信息中心(新疆农业气象台)农气人员挑选了具有高产、抗病、早熟等优点的冬小麦新品种新冬57号进行种植示范。
今年2月,该中心李战超作为管理人员来到田间地头,推广、普及新品种冬小麦种植的农业气象知识。由于当地村民农业技能水平普遍较低且缺乏种植能手,自治区气象局驻村工作队就在农民夜校中安排相关课程,并结合展板和技术人员下村等,适时开展技术普及和指导。
穆合塔尔·亚森是自治区气象局建立示范园后的受益者。他家有25亩地,是村子里的种植大户,也是园区的粉丝。他隔三差五就到园区看看,并在自家地里种了同样的新品种。他的和信任换来了丰厚的回报,今年仅小麦就增收7000元左右。他乐得合不拢嘴,逢人就说:“跟着气象局干,准没错!”
种植园区将小麦示范地里的近8吨秸秆统统捐赠给了养殖合作社,用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合作社则将产生的羊粪投入园区土地,以形成农业种植和养殖的良性循环,探索象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的新模式。
看到撂荒地上种出了高产麦子,有村民说:“没有该被扔掉的土地,只有没跟上的技术。”眼下,新疆兴农网信息中心打算结合今年小麦种植的技术示范实践,形成新品种冬小麦的种植管理技术规范。该中心还与伽师县农技推广中心、喀什地区气象局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及当地的种植大户建立密切联系,他们要把土壤改良、良种引种与栽培示范等,写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这篇大文章。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眼下,安徽4300万亩小麦已收获完毕。据省农业农村部门初步测算,今年全省小麦总产预计达1657.87万吨,有望创历史新高。值得一提的是,增产的同时,品质也为近年来最好。
夏粮丰收,为全年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打下了基础。在阜阳、宿州等小麦主产区,种粮大户、基层农业农村干部、农事服务合作社负责人一致认为,“产量高、品质好”固然与天气因素密不可分,但主要还是“人努力”的结果。
“各农业生产请注意:根据最新雷达回波图显示,目前我省上游河南已有较强对流回波生成,其前沿已开始进入我省阜阳,未来降水回波将东移,下午两点前自西向东影响我市大部分地区,请正在进行病虫草害防治的大户立即停止打药,以免影响药效造成浪费;正在灌溉的大户停止灌溉,等待自然降水。”这是合肥市农网中心的吕跃存于6月28日上午十点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的一条消息,这条消息还会同步发布在合肥市气象为农服务QQ群、微信群等。
6月30日,合肥市庐江县白湖镇的万亩大圩内,农户王量财正趁着晴好天气抢抓农时,对单季稻病虫害进行防治作业。“以前感觉天气预报跟自己没啥关系,你播你的预报,我种我的地,但是自从加入了为农服务微信群以后,我就改变看法了。群里信息会提示我什么时候该打药,什么时候要抢收,怎样预防气象灾害对田地的影响,省时又省力。”王量财说。在另一边,界首市芦村镇张杠村农民张有同正背着农药桶在自家玉米地里给玉米苗喷洒除草农药,“惠农气象上说今天雨停,我们赶紧安排喷洒农药,关键时期,农事生产就指着天气预报!”
据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负责人琚书存介绍,今年,除了制作专报、发布气象等级预报等传统的服务手段以外,他们还依托矩阵式融服务平台,构建立体化植保气象信息服务网络,多渠道面向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户、农机作业等人员提供小麦赤霉病预报防治信息服务。
在安徽农网“夏收夏种正当时”专栏里,实时更新的夏收夏种进度信息、气象服务信息、农机服务信息等,是安徽农业生产的好帮手;“惠农气象”服务平台也发布气象服务信息40余条,服务人群10万余人;“直通式”短信平台为农业生产者发送短信5万余条;“专家面对面”在线视频栏目,邀请数位涉农专家现场。全省农气人员共同努力,为农业生产撑起了一把增产提质的“晴雨伞”。
6月30日,阵雨稍歇。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召市镇兴平村农业种植大户刘德群赶紧带着家人去田里采摘蔬菜。他们把摘下来的茄子、黄瓜、西红柿等装进筐里,紧赶慢赶,运往蔬菜商设在村里的冷藏库。
冷藏库边上已经围着一大群种植户,他们跟刘德群一样,刚从自家地里采摘出新鲜的瓜果蔬菜。湘西富硒生态蔬菜有限公司董事长罗世刚已经带着他的专用大卡车等候在冷藏库旁。等冷藏库一装满,兴平村今天的夏收就可以装车上了。
该村是龙山县气象局和县人民烟叶办公室共同的结对扶贫村。村内共有200多亩蔬菜地,蔬菜种植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为了让种植户有个好收成,县气象局和县烟叶办公室驻村扶贫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为农户免费提供了温度计,安装了增压汞和自动喷雾龙头,并搭建了蔬菜大棚。当下,工作队用力所能及的方式保障兴平村农户们的夏日收成。
罗世刚告诉我们,他在兴平村收到的蔬菜,将销往长沙的四五十个鲜果蔬菜店。从4月到现在,一了6车,按每车15000斤蔬菜、均价每斤1元计算,兴平村农户3个月的蔬菜收成可达到9万元。
刘德群抓住商机,第一时间成立了时果原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任理事长。她的蔬菜大棚示范园占地10亩,建有7个标准化温室大棚。她隔三差五就要进大棚看看气象局赠送的挂式温度计,再根据得到的气象数据决定下一步的农业生产计划。
“气象信息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安装增压汞和自动喷雾龙头,是为了抗旱。”兴平村扶贫工作队队员陈英表示,蔬菜大棚里水是关键,土干了就要进行喷雾,预防蔬菜因缺水干旱。除了干旱,强降水天气也对该村蔬菜种植有着较大影响。于是,每月一次去兴平村开展为农气象服务,就成为了龙山县气象局局长段成国的日常工作。
除此之外,段成国还将刘德群等种植大户纳入了湖南省市县气象服务一体化平台。一有强降水消息,气象部门就会第一时间通知该村的农业种植户,提醒大家相关蔬菜种植注意事项。在蔬菜商手把手教农户育苗和施肥、烟叶办公室四处奔走寻找项目资金支持的同时,气象部门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全方位的气象保障服务。
按农户的话说,现在的兴平村,早已形成了技术支持、天气保障、售后“一条龙”服务,该村的增产增收自然指日可待。
兖州地处西南部,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商品粮生产和强筋专用小麦优势产区之一,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区域性小麦良种繁育。
对兖州的农民来讲,今年这个“三夏”不太忙——传统的农业模式被现代农业体系所取代,机械化收获、播种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专家联盟技术指导全程,从夏收到夏种再到田间管理,仅用10天左右时间。麦田里,“自走式”大型联合收割机满载着丰收的喜悦,运送粮食的机动三轮车穿梭于农田和粮仓之间。
“我承包的345亩小麦正在收割,这一两天就能收割完。小麦种子好,田间管理又有专家联盟帮助指导,今年估计收个40来万斤不成问题。”新驿镇前闫楼村种粮大户闫军指着正在作业的大型联合收割机说道。
他口中的专家联盟是由兖州区气象局牵头,联合农业、水利、林业、畜牧、农机、民政、科技等部门的专家组成的服务联盟。服务联盟定期开展农业气象的决策咨询、技术指导及气象灾害联合防御,共同研发制作发布为农服务产品,并组织开展农业气象服务需求分析、会商,直接面向农民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近期,小麦进入抽穗扬花期,大雾或降水容易造成赤霉病发生,需在雨雾过后立即喷洒多菌灵预防。”闫军翻开手机短信,找出了一条气象信息。他说,正是专家联盟发布的这条技术意见,让他在5月初的那场大雾中及时喷药,防范了赤霉病的发生。
在小孟镇沙窝村,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农业土专家仇汉华一边指挥着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一边指导在另一方农田里的村民浇水。
老仇介绍,他负责流转、托管和提供农机服务的土地有400多亩。作为种粮大户和农机手,他的手机号码被纳入气象信息系统,天气预报信息会通过短信发送到他的手机上。根据气象预报信息,他灵活调整小麦收割和夏玉米播种时间,既能在大雨前完成收割,又可争取在夏玉米播种后赶上雨水,省去一遍水钱。
兖州有包括种粮大户和气象在内的3000余人能通过手机短信获得第一手气象信息,这些信息多次“裂变”在全区迅速扩散。同时,各乡镇还分布着10套气象信息直通高清多设备、100套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和200套气象灾害预警设备,真正把气象信息送到田间地头。
“今年收成比往年好,每亩多收100斤左右,按市场价1.08元算,每亩多收100元左右。我这400多亩地能多收4万块钱。”仇汉华粗略地算了一笔账。
截至6月底,兖州32万亩小麦已全部收割完毕,初步统计每亩比往年增收8%左右,全区平均小麦亩产达到561公斤,丰收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