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万辆电动自行车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却是“规规矩矩”;机动车见到斑马线不再加速抢行,而是礼貌让行。
行走南宁,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这里交通的畅通有序,许多令城市管理者头疼的治理难题,在这里得到了有效解决。
“考了80分”,4月11日上午,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盖章的成绩单,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实习的大三学生小秦,略显羞愧地走出位于南宁朝阳民族大道七岔口附近的“电动自行车交通违习点”,骑走被扣下的“电驴”(南宁市民对电动自行车的简称)。
“一个小时前,我骑电驴上班,当时非机动车道车太多,我就把车开到了机动车道,结果被拦下了。”小秦告诉记者,并没有对他进行罚款,而是将其带到了口附近的这个学习点。30分钟观影学习,然后是现场答题,成绩合格当场放行,“对这样的处罚心服口服!”小秦说,“执法严格一点,拥堵就会减少很多,这是对自己一个很好的教育,今后再也不违法了。”
在南宁,这样的固定学习点,光在市区主要口就设置了28个,此外还有38个简易学习点和若干个临时学习点。“市民越来越讲规矩,来这里学习的人越来越少了。”南宁市支队支队长蒋卫红告诉记者。
南宁曾经是“摩托车之城”,由于城区面积不是很大,气候温和,比较适合骑行摩托车,市民出行一度将其作为首选出行工具。2002年,南宁开始“限摩”,摩托车被挡在了主城区外。于是,电动自行车就成了市民的新选择,数量快速上升。尽管噪音比摩托车小,速度比摩托车慢,但电动自行车带来的问题一点不比摩托车少:超速、抢道、、闯红灯电动自行车如脱缰的野马,让南宁的城市管理者头疼不已。
“由于电动自行车太难管,一禁了之也曾成为一个选项,甚至几乎要进入操作层面。”南宁市支队副支队长罗义学介绍说。但是,在方便管理和方便市民之间,南宁最终选择了后者。
2013年,南宁对电动自行车实行登记上牌制度,从当年8月开始,半年时间,南宁市“自掏腰包”集中完成了108万辆存量电动自行车的免费注册登记工作。电动自行车在南宁正式有了身份。
电动自行车了,怎么为其套上缰绳,让它们在的轨道上奔驰?蒋卫红介绍说,从2014年开始,南宁创造性地推出了“以学促管”“学罚结合”的电动自行车管理新模式。市民办理电动自行车登记核发号牌、行驶证时,参加交管部门组织的交规学习和测试是“必修课”;市民骑电动自行车违法,在市区主要口设置的学习点参加交通安全学习是“动作”。“参加学习一次,牢记一生平安”,2014年以来,南宁交管部门共组织参加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学习600多万人次,平均每名车主和驾驶人参加一到两次以上学习,有效补齐了交通安全教育的短板。
与此同时,南宁下大力气优化交通组织,让电动自行车享有充分的权:在城市道规划设计中保留和设置非机动车道,优先保障行人、非机动车通行;合理调整并设置电动车自行车专用进口道,实现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离无干扰通行;设置电动自行车停车驻留区域;在有条件的口加装新国标的非机动车信号灯。在南宁的街道上,电动自行车享受到充分的“礼遇”。
而让南宁市民感受最深的则是声势浩大且持久的电动自行车交通乱象整治,结果也是立竿见影。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全市电动自行车道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了60.38%、15.87%和3.13%,交通安全形势明显好转。
“出行是影响老百姓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南宁电动自行车尽管数量庞大,但我感觉很顺畅,很和谐,市民素质较以往有很大提升。”在南宁工作生活20多年的市民黄国权说,“作为南宁市民,我对这项工作非常满意,我为此点赞。”
“礼让斑马线时许,一辆外地车牌的小车在驶过南宁市三十七中门前的斑马线时,被执勤拦下,原因是没有停车让行正在过马的行人。
“在南宁,礼让斑马线已经成为一种自觉。现在违规的往往是不熟悉情况的外地车主。”执勤介绍说。
长期以来,机动车和行人抢行的社会现象十分突出,斑马线上人车相争、剐蹭摩擦、秩序混乱成为城市发展的“痛点”。
2012年,南宁市正式开展“礼让斑马线”活动。然而旧习惯、树立新文明谈何容易。如何快速见效?南宁的答案是抓住重点群体让一部分人先“变起来”。
与此同时,南宁在执法上更是动起了真格。南宁部门在市区范围内安装了几百套“电子”设备,被抓拍到的不礼让行为将受到处罚。还在多个段开展现场执法,对不主动避让行人的机动车驾驶员依法予以扣3分、罚款150元的处罚。
“我们将礼让斑马线纳入对企业及驾驶员的考核之中,考核结果与公交企业客运成本规制财政补贴、出租汽车经营权指标投放等挂钩,实施严管重罚。”南宁市城市客运交通管理处主任朱海介绍说。
“公交车和出租车为一个个流动的文明点,车开到哪里,就将礼让斑马线的文念到哪里。”南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韦茵说,公交车和出租车拧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影响带动着私家车司机加入礼让行列。
当前,南宁市公交车、出租车礼让率高达99.7%,私家车礼让率也接近80%。城市的文明蝶变,让不少外地人啧啧称赞。
对于电动自行车违法,南宁过去也曾试过简单的“一罚了事”。“刚开始,我们对电动自行车违法实行罚款,罚50块钱,结果群众怨言比较大。有群众就说,没钱了,又来搞钱了,很不理解。后来我们改为教育和处罚相结合,以学促管学罚结合,群众怨气就少了很多。”蒋卫红说。
为了切实做到有法可依,南宁市制定颁布了《南宁市道交通安全条例》,将对电动自行车驾驶人的安全教育等事项以地方法规的形式予以明确,同时起草了《南宁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草案)》,并先后制定颁布了《关于开展电动自行车注册登记的通告》《关于加强南宁市城市道交通管理的通告》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作为管理者,不能老想着去家,而是要多想想怎么服务到位,管理和服务要紧紧靠在一起。”罗义学对记者说,“比如电动自行车在口违法,我们就要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个是真的不懂交规,一个是我们的口设计不合理。为什么要强调学习,就是要让他们懂法。但光懂法还不行,我们还要城区所有不合理的口,要给他们权。”
对此,南宁市支队二大队大队长苏文欢也深有感触,“在口发现违法行为,我们经常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自己骑电动车,过口好不好走,要怎么走才能顺畅地过口?是不是我们的设施不到位?是不是我们的设计还是有欠缺,从群众角度主动体会它,主动想办法。”目前,南宁很多口都有提前驻留区,部分口还实行了电动自行车“蓄水式”放行,绿灯放行优先放行电动自行车,然后让机动车再走。而
“礼让斑马线”方便了行人,行人也要方便司机。早在2014年,南宁市就提出“人谅车”的,呼吁行人体谅道畅通需要,在车辆礼让时尽量结伴快速通过。2015年12月,南宁市还举办了“我礼让 我自豪”公益行动,除了机动车主动减速停让之外,还着力引导行人过马走斑马线,强化行人在斑马线上结伴快速通行的意识。
“正是我们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紧盯市民关心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狠抓城市乱象治理,群众才有更多的获得感,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到群众的普遍支持。” 南宁市“美丽南宁·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梁智忠深有感触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