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公告
  •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今日快讯
  • 國家利益國際關系與新聞框架建構洛杉矶新闻
  • 重庆中考论坛zslpsh,重庆学校zslpsh,重庆学校zslpsh,重庆市中学生网,重庆中学生网,重庆中学生网站,重庆中学生网好,重庆中学生学习网,重庆中学学习网,重庆中学生网家教,重庆中学生论坛,重庆学生zslpsh,重庆高考论坛zslpsh,重庆中学排名zslpsh,重庆中学zslpsh,重庆中学生,重庆学生网中考,重庆中考zslpsh,重庆中学生交友,重庆初中生,重庆中学生学习网,重庆土话网,西南云南方言网,最新电影淘娱淘乐,tianyanmao.cn,重庆18680好,岳阳yy房产网,重庆18680,云南西南方言网,网店taoyutaole,电影淘娱淘乐,最新电影淘娱淘乐,电影淘娱淘乐,娱乐资讯taoyutaole,影视淘娱淘乐,taoyutaole笑话,taoyutaole淘娱淘乐,娱乐taoyutaole,时尚taoyutaole,重庆生活新闻,贵州西南方言网,027旅游新闻网,重庆特产18680,0871昆明旅游人才网,重庆生活18680好,观赏虾之家zadull,022天津交友,022天津交友网,水草造景zadull,18680重庆特产,0755深圳交友网,0755深圳旅游招聘,0755深圳旅游招聘网,0755深圳旅游新闻

      摘要:本文採用內容分析法對中美俄三國新聞媒體關於“5·22新疆恐怖襲擊事件”的報道進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國的新聞媒體在報道此次新疆恐怖主義事件時是與中國的利益高度一致,嚴正地將此次事件定性為“恐怖襲擊事件”。俄羅斯報道此次恐怖主義事件完全是從支持、聲援中國的角度,特殊的地緣和兩國共同的利益訴求使得俄羅斯在此次事件中的態度與中國和媒體保持了高度一致。而在對此次襲擊的定性上,美國媒體幾乎沒有直接定性,而是在引用中國媒體的恐怖主義定性之后,更多地將關注視角轉向了中國的民族問題。這種報道上的差異,不僅在於各國對“恐怖主義”的界定存在分歧,其深層次原因更在於國家利益以及各國的外交政策。

      關鍵詞:框架建構﹔恐怖主義報道﹔國家利益﹔國際關系

      引 言

      恐怖主義古已有之,於今為烈。但就目前的研究而言,學者以及各國均未在“恐怖主義”的定義上達成一致,甚至有學者因為使用“恐怖主義”是高度選擇性的,而建議消除這個術語(Edward,1988),由此可見,在“恐怖主義”定義尚未達成一致的情況下,各國媒體在建構恐怖主義新聞報道時必然會存在某些方面的矛盾與沖突。

      根據Goffman(1974)的框架理論,媒體的新聞報道並不是單純地把全部事件以及事件的全部內容都原封不動地傳達給受眾,任何新聞報道都要經過一個對事實篩選和取舍的過程。國際關系的發展變化、國家利益的指向以及實際的外交實踐都對新聞建構產生影響。

      因此,我們試圖探究不同國家在報道恐怖主義時是否具有相似性,以及國家利益和國際關系在恐怖主義報道中所起的作用。

      一、事件選取

      本文選取2014年5月22日發生在中國新疆烏魯木齊的恐怖事件進行分析。5月22日7時50分,駕駛2輛無牌汽車沖破防護隔離鐵欄,在新疆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公園北街一早市沖撞碾壓人群,爆炸裝置,造成31人死亡,94人受傷。美國白宮22日發表聲明稱,這是針對無辜平民“”且“駭人聽聞”的襲擊事件,美國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美方向者和他們的家人表示慰問和同情。這是美國首次在正式聲明中將在新疆發生的襲擊定性為“恐怖襲擊事件”。

      二、文獻綜述

      對於媒體而言,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將世界各地發生的事件進行匯總、篩選,發布並傳遞信息,滿足人們的求知欲以及對相互溝通的渴望。對於一國的媒體而言,在諸多的國際關系事件中,對該國影響力越強的,其新聞價值就越強,也就更受新聞媒體的關注。劉音(2011)通過對《人民日報》和《讀賣新聞》的網站關於中日船隻在釣魚島海域相撞的新聞報道分析發現,國際關系的變化影響著新聞報道的集中程度,且報道的內容都傾向站在本國的立場上。可見,國家關系的變化影響新聞報道的集中程度,國家間各種突發性事件的發生會對媒體的新聞報道產生重大的影響。

      關於不同國家新聞報道差異的最主要影響因素,中外學者均通過實証研究証明是國家利益。清華大學課題組撰寫的論文《新聞架構與國家利益——中美媒體對中國駐南使館被炸和中國學生抗議報道的分析》,文中認為“中國和美國報紙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事件,並精選事實加以強調,完成新聞構架。他們對於事件的判斷、解釋和定義在很大程度上被框定在各自定義的構架中。兩國報紙都表現出一種民族情感和對對方意圖的質疑,對方國家都是以負面形象出現。”由此得出結論:“國家利益以一種既可預知又令人驚訝的方式影響了媒體在國際報道中的報道角度、內容和主題的選擇,從而最終決定了兩國媒體的新聞構架。”

      程曼麗的《美、俄、日、德主要報紙涉華報道分析》一文,從國家利益的角度分析了四國報紙中的涉華報道,從而得出結論:“美、俄、日、德四國都是從各自的國家利益出發來報道和評價中國及其與中國的關系的,各國報紙刊登的中國新聞,大部分都是與其自身利益相關度搞的中國新聞”。

      在對不同的國家對於恐怖主義新聞報道框架建構的比較研究中,詹姆斯(1992)在對美國和的恐怖主義報道的比較研究中則發現,由於媒體與之間不可避免地關聯,那些與美國國家利益或者利益相悖的“恐怖主義團體”會得到更多負面報道。由於媒體不可避免地與經濟體、體存有關聯,因而恐怖主義報道勢必會考慮到這些機構的觀點與角度。

      由此,媒體對於恐怖主義事件和行為的報道也難以逾越國家這道藩籬,媒體的新聞框架建構最終還是與國家利益、、文化觀、國家關系有內在關聯。

      基於此,我們提出如下研究問題和研究假設:

      Research Question 1: 中國、美國、俄羅斯分別採取什麼框架來報道恐怖主義事件?

      Research Question 1: 中國、美國、俄羅斯是如何構建他們各自恐怖主義事件的報道框架的?

      Hypothesis 1:中國、美國、俄羅斯三國恐怖主義事件報道中新聞源的選擇存在差異。

      H1a:中國更偏向使用本國通訊社的新聞,新聞報道地區集中在中國,更傾向引用中國官員和機構作為消息來源。

      H1b:美國更傾向自制新聞,新聞報道地區集中在中國,更傾向引用多種消息源。

      H1c:俄羅斯更偏向自制新聞,新聞報道地區集中在中國,更傾向引種中國媒體和中國官員作為消息來源。

      Hypothesis 2:中國、美國、俄羅斯三國恐怖主義事件報道主題內容存在差異。

      H2a:中國報道突出呈現恐怖主義問題,表明自己國家的立場,對襲擊者進行斥責。

      H2b:美國報道突出呈現民族關系問題,對維漢兩族的歷史運用大筆墨描述,站在中立的立場報道新聞,看待襲擊者。

      H2c:俄羅斯更多的報道事件發生的全過程,對事件的發生過程進行客觀的描述,對襲擊者持中立態度。

      Hypothesis 3:中國、美國、俄羅斯三國在報道中都大量的使用圖片。

      H3a:中國報道中使用的圖片全部自制,會集中採用體現中國打擊恐怖主義,維持新疆地區安定等基調積極的圖片。

      H3b:美國報道中使用的圖片部分來自中國,部分自制,採用更重多樣化的圖片,包括全景、地圖、場景人物細節,試圖全方位的還原新疆恐怖事件的前后發展,圖片的基調也很多樣。

      H3c:俄羅斯報道中使用的圖片部分來自中國,部分自制,會集中採用事故現場的圖片。

      三、研究方法

      (一)樣本與抽樣

      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選取了事件發生一周后即2014年5月22日—2014年5月28日的三國主流媒體新聞網站上的新聞報道。

      美國媒體,我們選擇了CNN,《華盛頓郵報》和《洛杉磯時報》。

      CNN國際新聞網為全球最先進的新聞組織,處於美國的龍頭地位。9.11事件以來,已經成為美國國內最受網民歡迎的新聞網站。《華盛頓郵報》和《洛杉磯時報》是當今美國最負盛名也最具代表性的兩大報紙,具有優秀的傳統和巨大的發行量,以嚴肅性報道聞名於世。作為美國最具代表性的兩大報紙,它們與CNN一樣引領著媒體的新聞報道與輿論導向,在很大程度上能夠代表媒體對國際新聞事件的報道與看法。

      中國媒體,我們選擇了CCTV和《人民日報》。

      CCTV是中國的國家電視台,是全球唯一一個每天用6種聯合國工作語言不間斷對外傳播的電視媒體。《人民日報》是中國最具權威性的報紙,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上最具權威性、最有影響力的十大報紙之一,是全球媒體中的重要一員。CCTV和《人民日報》的對外傳播網站CCTV News和People’s Daily Online分別是是中國最具代表性和最具競爭力的電視媒體和報紙媒體網站,有著鮮明的立場,代表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了中國媒體對國際新聞事件的態度。

      俄羅斯媒體,我們選擇的是俄羅斯(RT)電視台官網英文網站和俄羅斯新聞網中文版。俄羅斯國家電視台是俄最具影響力、收視率最高的電視頻道之一,是俄羅斯唯一一家用外語節目的電視台。該台首任總編輯瑪加麗塔‧西蒙尼曾表示,創辦RT的目的是為了向世界呈現一個“沒有偏見的俄羅斯國家形象”,用俄羅斯的觀點報道全球新聞。俄羅斯新聞網是俄羅斯媒體界歷史上第一家中文俄羅斯電子媒體,他為廣大的中文讀者提供有關俄羅斯各個方面的報道,同時俄新網除了發表有關俄中關系的信息外,國際新聞也是報道的重要內容。

      為了盡量保証樣本的代表性,我們在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三個國家的媒體中,分別選擇了電視媒體和報紙媒體,在其網站上以“xinjiang”作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經手動剔除與該事件主題無關的新聞報道,最終獲得76 篇有效樣本。其中,美國共計17篇,其中CNN 4篇,《華盛頓郵報》7篇,《洛杉磯時報》6篇﹔俄羅斯共計12篇,RT電視台網站3篇,俄羅斯新聞網中國版9篇﹔中國共計47篇,其中CCTV 11篇,People’s Daily Online 36篇。

      (二) 類目建構

      本研究關注對“中國5.22新疆暴恐案”這一恐怖襲擊事件,不同國家在報道時是否建立了相似的框架,以及國家利益和國際關系在恐怖主義報道中所起的作用。根據以上研究目的與研究假設,分別對報道文本與所配圖片進行編碼,以下研究類目被建構。

      一、文本

      1、新聞源的選擇

      對新聞源的選擇是新聞框架中“框限”一環裡的重要步驟,即新聞材料從哪個渠道選擇的,我們在此,將新聞的來源分為(1)各類新聞社﹔(2)本報自制﹔(3)各類報紙。

      其中,來自“各類新聞社”的報道包括了從美聯社、新華社、法新社等全球各地的新聞社中摘選或引用的報道,而“本報自制”的報道,主要指的是媒體自身派遣的記者所採寫的報道。“各類報紙”的報道,主要指除了本報和本台記者採寫的新聞外,從其他各類報紙引用而來的報道。

      其次,對新聞開頭顯示的報道地點也進行了編碼,報道地點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報道的真實性與可靠性。此變量包含4個類別:(1)新聞報道地區為中國﹔(2)報道來自本國地區=2﹔(3)未顯示報道地區﹔(4)媒體所在國之外的國家。

      2、消息來源的選擇

      消息來源決定了一篇報道的平衡客觀程度,尤其是對外報道中,由於受到地理、語言乃至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消息來源能反映出報道立場的與否。本文編碼的消息來源是報道中直接或間接引用的話語或觀點,依此建立以下類目:(1)國外機構及官員﹔(2)國際組織﹔(3)國外專家學者﹔(4)國外媒體﹔(5)中國機構與官員﹔(6)中國專家學者﹔(7)中國媒體﹔(8)當事人及其家屬﹔(9)事件旁觀者﹔(10)獨立或的倡導者﹔(11)無明確信源。

      3、新聞標題

      本文依據Bennett關於“指稱性符號” (referential symbols)和“凝練性符號”(condensational symbols)對受眾情感迎合的理論,將此變量操作化為2個類別:(1)指稱性符號﹔(2)凝練性符號。

      “指稱性符號”即使用較為具體、准確的詞匯,不易引發受眾的情感,例如: Terrorist attack kills dozens in Chinas tense Xinjiang region。而“凝練性符號”則更多的使用抽象、模糊詞匯,極易引發受眾的主觀情緒,例如:Uprooting the cancer of terrorism。

      4、問題類型呈現

      沖突性事件的報道必定存在需要報道的“問題”所在。對於“問題”的認知和判斷是一篇報道的大背景,決定著記者在報道中所採用的報道框架。對於此次報道,此變量包含三個類別:(1)恐怖主義問題﹔(2)民族關系問題﹔(3)無沖突問題呈現。

      5、報道內容

      我們首先對報道主題重點進行了編碼,對於消息來源所提供的所有新聞要素,媒體通常會通過選擇或拒絕某些內容來強化自己想要突出表達的出題、凸顯報道對象進而表達自己的傾向立場。根據Scow Ting Lee和Maslog的分類,最終將此變量操作化為3個類別:(1)事件的顯性影響(陳述事件發生的過程、結果和傷亡情況的呢過具體事實)﹔(2)事件的隱性影響(描述與事件相關的歷史、背景、原因和影響等方面)﹔(3)表明立場,呼吁嚴懲、互助、堅強。

      其次,通過對 76篇中國、美國、俄羅斯三國對於此次事件的報道的粗略分析,我們將報道內容詳細的分為以下8個主題:(1)事件的過程事件的過程描述﹔(2)事件的后續進展﹔(3)採取的應對措施﹔(4)對新疆地區人員組成、漢族人入侵的背景描述﹔(5)對維漢兩族不平等、產生摩擦的歷史描述、回顧﹔(6)對中國少數民族政策的背景描述﹔(7)本國的立場(8)他國的立場。

      6、對襲擊者的態度

      即媒體在針對兩起不同的襲擊事件所建構的報道框架內體現出的對襲擊者的情感偏向、態度表達、評判等方面內容。(1)反對/譴責﹔(2)中立﹔(3)同情。

      二、圖片

      在記者與編輯對新聞進行“框限”之時,圖片的選擇也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環。是否使用圖片,使用多少圖片,都會對新聞框架的設立產生一定的影響。

      首先,我們對報道中使用的圖片數量進行編碼。

      其次,我們對圖片的來源、圖片類型以及圖片基調也進行了編碼。

      圖片來源:(1)本報自制圖片﹔(2)轉引新聞社圖片

      圖片類型:(1)全景圖片﹔(2)地圖﹔(3)場景細節﹔(4)人物形象。

      圖片基調:(1)正面傾向﹔(2)中性﹔(3)負面傾向

      其中,如果圖片中有明顯的、、敵意、壓制、痛苦、悲傷等負面情緒和場景的圖片就被編碼為負面傾向。

      (三) 編碼信度檢驗:

      兩名碩士研究生共同完成了編碼,隨機抽取了樣本的10%用來側編碼間信度,其中3條來自美國媒體,3條來自中國媒體,3條來自俄羅斯媒體。兩名碩士研究生對隨機抽取的9條樣本進行編碼,得到編碼信度0.868 Cohen’s kappa。

      四、數據分析

      研究假設1中,我們提出中國、美國、俄羅斯三國恐怖主義事件報道中新聞源的選擇存在差異。想以此探究各個國家在預先報道此次新疆恐怖事件所有的預先立場。

      據Table 1可知,中國的新聞報道共47篇,其中44篇來自於新華社,佔總比例的93%。中國新聞報道的地點主要在新疆,共29篇(61%),其余的報道地點主要在支持中國反恐國家的首都(34%)。而在消息來源方面,中國媒體的新聞消息來源主要來自中國機構和官員以及聲援國家的機構和官員,二者各佔57%和34%,僅僅有一篇報道涉及到本國的專家學者。因此,假設H 1a成立。

      美國和俄羅斯均以本報自制為主,分別為13篇和11篇,各佔總報道量的76%和90%﹔ 美國的新聞報道大都沒有顯示報道地區(64%),僅有6篇報道發自中國。俄羅斯的新聞報道地主要來自本國,佔總比例的58%,其余未顯示報道地區。

      而在消息來源方面,美國的新聞報道信息源嚴重依賴中國的新聞媒體,佔52%,同時也注重從當事人和家屬處獲得第一手信息,這類消息來源佔總報道量的23%,其余的報道則無明顯消息來源。俄羅斯新聞報道的消息來源分布較分散,有國外機構及官員、國外專家學者、中國機構和官員、中國媒體。其中引用中國媒體消息所佔比例最大,達58%。因此,H1b,H1c部分成立。

      研究假設2中,我們提出中國、美國、俄羅斯三國恐怖主義事件報道主題內容存在差異。通過對新聞報道的實質內容的分析,探究各國如何將潛在立場直接反映在實際的新聞作品,包括直接的表現和委婉的暗示。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分別分析:

      標題

      據Table 2可知,在標題使用方面,中國媒體的新聞報道標題大都為凝練性符號,佔總比例的74%,諸如“condemn、extremist、uproot”一系列情感性詞匯出現在標題中表現對恐怖主義的譴責﹔美國和俄羅斯的新聞報道更多運用指稱性符號的標題來對該事件進行報道,分別佔64%和72%。另外,俄羅斯的凝練性標題與中國的凝練性標題有相似之處,而且大都是對中國採取措施的回應。

      文本內容

      在文本內容方面,中國和俄羅斯的新聞報道在文本內容上具有高度一致性,均以呈現恐怖主義為旨,而美國則與不同,有超過一半的報道主要凸顯中國的民族關系問題。

      報道主題重點

      中國新聞報道主題重點集中在表明立場、呼吁懲罰、互助、堅強,具體來說,對立場強調的更多,佔總報道量的89%﹔

      美國和俄羅斯的新聞報道更加強調事件的隱性影響,各佔64%和58%,但是二者強調的事件的隱性影響又有很大不同,美國關注的隱性影響更多地涉及到中國漢族對維族的侵佔歷史以及維漢兩族人民沖突的歷史,而俄羅斯的事件隱性影響則更多地分析新疆為什麼成為中國恐怖主義頻發的地區,更多地體現了該地區是各國外交和國家利益的角逐場。這一點可以在接下來的報道內容中得到進一步印証。

      報道內容重點

      中國的新聞報道集中在立場的強調,強調中國鏟除恐怖主義的決心,強調國際社會對於恐怖主義的譴責,這兩部分各佔總報道量的25%,其中對國外立場的報道要的多於對本國立場的強調。同時在對待新疆恐怖主義的懲處措施方面也集中報道,維漢民族平等和沖突方面的報道為零﹔美國的新聞報道內容集中在對事件的過程的描述、新疆地區民族組成和維漢民族平等和沖突,分別各佔35%、 18%和29%,而鮮有直接表明美國對此次恐怖事件立場的文章。

      俄羅斯的新聞報道則主要強調該次恐怖事件的后續發展,中國採取的應對措施、本國聲援中國立場以及中國遭受恐怖主義的歷史,這幾個方面各佔總報道量的20%。

      對襲擊者態度

      中國的新聞報道中有44篇直接譴責了襲擊者,僅有3篇未涉及到態度問題﹔美國的新聞報道中對襲擊者的態度絕大多數保持中立,還有一篇文章對襲擊者表現出明顯的同情﹔俄羅斯的新聞報道則有75%的報道保持中立,其余的文章報道對襲擊者進行了嚴厲抨擊。

      因此,H2a,H2b,H2c全部成立。

      假設3中,我們提出中國、美國、俄羅斯三國在報道中都會大量的使用圖片。圖片往往比文字能更豐富地展現一個國家對該恐怖事件的看法。同時輔助文字,從而全面的解釋總體立場。但經過卡方檢驗,圖片的運用和國家並沒有顯著的相關性。

      從圖片運用的數量上來看,俄羅斯和中國在新聞報道時採用的數量很少,美國運用的數量最多,共計15張圖片,而中國隻有1篇文章運用圖片,俄羅斯2篇文章運用圖片。

      據Table3可知,中國和俄羅斯的新聞報道中的圖片都是自制圖片,而美國的自制圖片和轉自中國新華社和其他媒體的圖片各佔40%和60%。

      中國報道和俄羅斯報道中出現的圖片展現的是場景細節,且圖片均帶有負面傾向,讓人看起來感覺壓抑和不舒服。而美國新聞報道圖片中除了在人物形象的呈現中較少,在其余全景圖片、地圖和場景細節上分布較平均。美國由於圖片數量較多,各類基調的圖片都有,除負面傾向的圖片(50%)數量較多外,其他傾向的圖片數量分布差距不大(27.8% vs 22.2%)。因此,H3a、H3c部分成立,H3b成立。

      五、結論及討論

      上文對美國、俄羅斯、中國三國對於“中國5.22新疆暴恐案”的報道進行了內容分析,從新聞源、消息源、報道主題重點、報道內容和圖片運用等幾個方面分析了三個國家是如何進行報道材料的選擇的。這部分依此來討論三個國家的新聞媒體建構了什麼樣的框架以及如何建構的,此時的重點不在是材料選擇的多寡,而是材料搭建的方式、方法,以及材料中包含的深層意義,從更為細致的角度考察新聞框架的建構過程中的影響因素,從而解決我們提出0的兩個問題。

      (一) 基於新聞源選擇的框架建構

      中國的新聞報道中93.6%來自於中國的國家通訊社——新華社,報道地點主要為中國新疆以及應援國家當地,消息來源主要有中國機構與官員、國外機構及官員、事件的旁觀者、國外專家學者。其中國外的機構及官員多為聲援中國打擊新疆恐怖的國家的官員。而中國官員與國外機構及官員作為消息來源共佔87%。這與我國的新聞體制和政策是密切相關的,遇有重大突發事件,各大新聞媒體在報道該事件時必須以新華社的通稿為標准,而不得擅自報道。同時可以看出中國的新聞媒體在報道此次新疆恐怖主義事件時是與中國的利益高度一致的。我國一向都強調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堅決打擊各種民族活動和恐怖主義襲擊。新聞報道中引用中國官員以及同情中國的他國官員的聲音事實上是在表明中央對此次恐怖襲擊的態度。

      美國相對比中國,新聞報道更多是媒體自制,佔總報道量的76.5%,新聞開頭大都模糊化了報道地點。在消息來源的引用方面較為單調,隻有中國媒體、當事人及其家屬。美國的嚴肅媒體大都標榜自己的客觀性和性,然而通過引用不同的消息來源,媒體依然可以為報道的事件定性。在此次新疆暴恐事件上,美國媒體盡管選擇了中國媒體機構以及中國機構作為消息來源,這也隻能看做是被動地接受,因為中國的新聞體制和政策不允許境外媒體直接進入事發現場採訪。在對此次襲擊的定性上,美國媒體幾乎沒有直接定性,而是引用了中國媒體和官員的說法。鑒於目前中美關系的相互矛盾性,以及二者在恐怖主義問題一直存在分歧,這樣的做法同樣可以體現美國國家利益以及中美外交關系在此次報道中所起的作用。

      俄羅斯的消息來源既不同於美國也不同於中國,主要有中國媒體、中國機構和官員、國外機構及官員、以及國外專家學者。其中國外機構和官員也幾乎為聲援中國的國外機構,為未有其他聲音的的出現。前三個消息來源佔據俄羅斯新聞報道中的92%。從消息來源方面來看,俄羅斯報道此次恐怖主義事件完全是從支持、聲援中國的角度來報道的,與俄羅斯強烈支持中國反恐的舉措如出一轍,也與俄中的國家利益和雙邊關系是一致的。三個國家在新聞來源方面都存在多樣化不足,片面的引用消息,造成某些群體的失聲。但從已使用的消息來源看,三個國家都是從各自國家利益出發來進行此次新疆恐怖主義事件的報道。

      (二)基於報道內容的框架建構

      中國媒體在新聞標題中運用了大量的凝練性符號,直接對新疆恐怖進行了嚴厲的譴責,如“習總對恐怖勢力零,堅決根除”這樣的話語直接出現在新聞標題中。報道全部都是在呈現恐怖主義問題,報道的重點集中在了反復表明中國對新疆恐怖主義勢力的聲討,反復強調維漢人民要共度過這段艱難時期。因此在報道內容上也自然強調中國如何在恐怖事件之后立即採取全面措施打擊恐怖勢力,維護新疆地區的安全,呈現出全國眾志成城的景象。同時不遺余力地聲明本國立場和他國支持立場。中國新聞媒體的新聞報道更像是“聲討書”,而非“新聞”。

      美國新聞報道在標題中更多地使用了指稱性的符號,佔所有標題的64.7%,更多的是在報道此次事件造成的客觀死傷人數和中國採取的措施。在文本內容上、報道重點報道內容和對襲擊者態度與中國的新聞報道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景象,美國的新聞報道沒有任何直接立場的表明,更多的是展現中國的民族問題背景,在此基礎上描述中國漢族和維族的歷史沖突,暗示出中國民族政策的不平等,漢族對維族的欺壓,因此文本中流露出對襲擊者的同情,認為他們的行為是有情可原的。對這起事件,美國媒體沒有直接將其定性為恐怖主義襲擊,而是在引用中國媒體的恐怖主義定性之后,更多地將關注視角轉向了中國的民族問題,這是與美國對中國民族問題和民族政策一貫的態度相一致的。

      俄羅斯新聞報道的標題也是多為指稱性符號,而且相比美國的新聞報道指稱性比例更大。這些報道幾乎完全是對中國新聞報道的轉述,報道緊緊圍繞著恐怖主義開展,直接表明了對中國反恐的支持,這樣的新聞報道佔到了總報道量的57.9%。同時,俄羅斯媒體也注意強調該事件的隱性影響,但是與美國大相徑庭,俄媒更多地描述中國近幾年新疆恐怖主義泥潭,以及中國新疆恐怖主義形成的復雜的國際背景。而且也注意著重呈現在中國和軍隊的努力下,中國反恐的進展和成就。特殊的地緣和兩國共同的利益訴求使得俄羅斯在此次事件中的態度與中國和媒體保持了高度一致。

      在報道內容,三個國家根據各自的報道框架,從文本內容、報道主題、報道內容和對襲擊者態度幾個層面上繼續構建著自己的恐怖主義框架。

      (三) 基於圖片分析的框架建構

      中國和俄羅斯運用的圖片較少,分別隻運用一幅和兩幅,美國相對運用的較多,共運用了15幅圖片。由於中國和俄羅斯圖片運用的較少,國家和圖片來源、圖片類型、圖片基調相關性均不明顯。在美國所使用的15幅圖片中,有9篇轉引自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媒體,並且在6幅自制圖片中有4幅是地圖,也就是說美國媒體幾乎沒有直接接近事發現場,這與中國對境外媒體的採訪有關。除了自制地圖,其他11幅圖片圖片類型和基調方面分布比較均衡,沒有呈現出特殊的傾向。本研究認為這種情況與中國媒體提供圖片較少、境外媒體無法直接拍攝現場照片有關。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圖片的運用和國家並沒有顯著的相關性,需要進一步探索原因,目前筆者根據已有數據做出以下猜想:首先可能是由於中國和俄羅斯的樣本數量過於少,僅僅為1和2,美國樣本相對多一點,但是也僅僅15篇,而且這些圖片相對也集中在某篇報道中。其次,此次事件發生在中國,而且恐怖主義事件多屬於突發事件再加上中國可能存在部分,俄羅斯和美國媒體沒有在第一時間拍攝和獲取到相關照片,造成俄羅斯與美國使用的照片多來自中國的通訊社。再次,中國自身的新聞宣傳策略存在問題,造成所有圖片基調全部為負面基調,與圖片使用的初衷相違背。經由該部分探討,筆者認為中國應該更加積極巧妙的運用圖片,注意圖片的前期拍攝和后期處理,以此來實現本國立場的豐富表達。

      盡管在圖片運用方面,由於上述原因的,各國對此次新疆暴恐事件的態度表現得不夠明顯,但是在文字報道中,通過消息來源的選擇、新聞標題的制定、報道重點的側重,中美俄三國媒體對此次事件的態度表現地仍然十分明顯。中國的新聞媒體在報道此次新疆恐怖主義事件時是與中國的利益高度一致,由於一直強調民族團結平等和國家統一,從維穩的立場出發,中國果斷將此次事件定性為恐怖活動,並嚴正表明了自己的立場。美國盡管在經濟上與中國存在重要的利益關系,但是兩國在意識形態、人權、恐怖主義、民族問題上仍然存在巨大的分歧,因此美國媒體並沒有直接將此次事件定性為恐怖主義活動,而是將其與中國復雜的民族環境與民族政策聯系在一起,隱射中國在處理民族關系上存在的問題。俄羅斯與中國有著特殊的地緣關系以及重要的經濟利益關系,而且兩國在民族關系上有著諸多相似之處,因此俄媒在報道此次新疆暴恐襲擊時,與中國和中國媒體保持了高度一致。由此可見,在國際新聞的報道中,國家利益和國際關系仍然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作者系武漢大學)

      參考文獻

      【1】李曉蓉. 中美主流報紙關於中日釣魚島事件新聞報道的內容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13.

      【2】劉音. 國際關系因素對媒體報道的影響分析[J].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1,03:67-68.

      【3】程曼麗. 美、俄、日、德主要報紙涉華報道分析[J]. 國際新聞界,2002,04:22-27.

      【4】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 新聞構架與國家利益——中美媒體關於中國駐南使館被炸和學生報道的比較分析[J]. 國際新聞界,2000,01:15-25.

      【5】邵靜. 《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的涉華報道研究[D].上海大學,2011.

      【6】吳鶴.對不平等傳播秩序下恐怖主義報道[J].南昌大學碩士論文,2005

      【7】劉虎.國家利益與媒體國家報道—以《聯合早報》中國關系報道為例的分析(1999-2006),暨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

      【8】. 普京第二任期俄羅斯媒體的涉華報道研究——以論據與事實為研

      究對象[D]:[碩士學位論文]. :中國傳媒大學,2008

      【9】程曼麗. 信息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傳播[J]. 國際新聞界, 2000 (4):17-21

      【10】 翟崢. 中美兩國在對方主要媒體中的寫照——對《人民日報》和《紐約時報》1998 年報道的對比分析. 美國研究,2002,3:88-109

      【11】黃衛星,丁寧. 試析中美主流媒體的國家利益觀差異——以《紐約時報》和《日報》的哥本哈根氣候峰會報道個性為案例研究. 新聞與傳播研究,2001,2:55-63

      【12】方芳.恐怖主義的媒體話語與中美國家身份.上海外國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

      【13】Blue, M., & Dupont, N. M. (2007). TELESTRATOR TERRORISM: FEAR MESSAGES IN THE TELEVISION NEWS COVERAGE OF HURRICANE IVAN. Southwestern Mass Communication Journal, 23(1).

      【14】Goffman, E. (1974). Frame analysis: An essay on the organization of experienc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5】Hart, J. W. (2004). Empire of Ideas: Mass Communication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US Foreign Relations, 1936-1953 (Doctoral dissertation, Rutgers University).

      【16】Ismail, A., & Berkowitz, D. (2009). Terrorism Meets Press System: The New York Times and China Daily before and after 9/11. Global Media Journal: Mediterranean Edition, 4(1).

      【17】McKinney, K. (2007). Framing Beslan: Comparing Coverage of Terrorism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Russia. In 57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San Francisco, CA.

      【18】Xigen Li(1999).“The effect of national on coverage of interests United states一China relations:A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New York times and People’s Daily,1987一1996”PhD.Dissertation of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19】Shoemaker, P., Han, G., Wang, X., & Wang, W. (2007).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and News Coverage: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U.S. and China. Conference Papers --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20】Wittebols, J. H. (1992). Media and the institutional perspective: US and Canadian coverage of terrorism.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9(4), 267-278.

      習的2014李克強將訪歐亞三國劉鐵男之子李志江被調查南京大屠殺公祭日“最牛違建”邯鄲越南媳婦失蹤提高煙稅廣東“億元巨貪”習仲勛廣東歲月韓先聰被雙開警方清障王珞丹張嘉佳戀情2014年度風雲人物劉鐵男被判無期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