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公告
  •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旅游攻略
  • 携手联合国“海洋十年” 共赴“蓝色之约”!2022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开幕
  •   6月22日,以“携手‘海洋十年’,合作共赢未来”为主题的2022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开幕。图为开幕式现场。

      6月22日,以“携手‘海洋十年’,合作共赢未来”为主题的2022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开幕。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洋专家、经济学家、艺术家、企业家等400余位嘉宾,以“线上+线下”形式,深化海洋经济、科技、人文、环保等领域的交流合作。论坛上,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获批、“海洋十年”大科学计划对外发布;国际涉海商协会联盟揭牌;《现代海洋城市研究报告(2021)》全球首次发布。

      本届论坛由自然资源部、人民主办,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青岛市人民承办,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执行,由“一主、七分、一赛、一展”十个板块组成。一主,即开幕式暨主论坛;七分,即联合国“海洋十年”与海洋治理国际论坛、中国海洋工程科技创新论坛、海洋过程与资源论坛、蓝色国际合作企业家暨青年科学家论坛、东亚港口联盟大会、国际海藻与健康产业论坛、东亚海洋文化和旅游发展论坛;一赛,即全球海洋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一展,即东亚海洋博览会。

      本届论坛紧密结合联合国“海洋十年”七大愿景,聚焦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探讨。据了解,“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简称“海洋十年”)是联合国聚焦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在全球发起的变革性海洋科动,周期从2021年至2030年。2021年1月,“海洋十年”正式启动,拉开了从海洋科技到基于海洋科技的全球海洋深度治理的巨大变革。

      作为本届论坛的重量级,开幕式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间海洋学委员会执行秘书弗拉基米尔·拉宾宁宣布,由中国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和国际机构共同申办的“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获批,成为联合国在全球范围内首批批复的6个“海洋十年”协作中心之一,也是我国唯一获批的协作中心。

      据了解,该中心将落户青岛西海岸新区,将在联合国框架下、在全球层面凝聚海洋与气候领域的国际共识和智慧,推动“海洋与气候无缝预报系统”(OceantoclimateSeamlessForecastingsystem,简称OSF)等系列大科学计划落地落实,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方案。作为该协作中心的承接地,青岛西海岸新区成为我国首个深度参与联合国“海洋十年”的地方,将通过该中心为世界海洋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助力青岛打造全球海洋生态示范中心、全球海洋事务交流中心,不断提升区域影响力和话语权。

      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间海洋学委员会执行秘书弗拉基米尔·拉宾宁等国外嘉宾线上介绍“海洋十年”进展及愿景;联合国“海洋十年”咨询委员会专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乔方利介绍了OSF大科学计划;亥姆霍兹海洋研究中心物理海洋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海洋十年”执行规划工作组专家马丁·维斯贝克介绍了联合国“海洋十年”相关研究。

      据了解,OSF大科学计划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联合全球25个国家34家海洋与气候科研机构和3个国际组织共同发起,是我国物理海洋领域在联合国框架下发起的首个大科学计划,标志着我国在海洋与气候预测领域从长期科学积累逐步国际科学引领,旨在跨越从目前7天预报到数月短期气候预测之间的预报“盲区”,将与国际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海洋与气候预报能力的大幅提升,向国际社会特别是东亚提供高质量观测与预测产品和服务。

      作为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建设的重要拓展,会上,由国际知名商协会组成的国际涉海商协会联盟揭牌,秘书处设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将通过整合国内外优质涉海商协会资源,集聚跨文化、跨领域、跨地域国际涉海产业,打造国际涉海产业交流合作平台,为加强海洋产业国际合作、构建蓝色伙伴关系发挥重要作用。据了解,该联盟目前已有新加坡航运协会、俄罗斯中小企业联合会等10余个国家的24家涉海协会申请加入,并开通线上招引平台“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暨国际涉海商协会联盟海洋产业经济频道”,引进青岛北斗星图“空间信息科技应用”、青岛中石云创“海洋油气田开发工程一体化关键技术”两个项目落户新区。

      活动现场,中国经济体制研究会副会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发布《现代海洋城市研究报告(2021)》,对现代海洋城市内涵进行了界定,从经贸产业活力、科技创新策源、海事资源配置、门户枢纽、城市治理能力五大维度设计了“现代海洋城市评价体系”,对全球40个代表性海洋城市进行梯队划分,从五大维度分析各大城市发展禀赋和特色优势,并为青岛等各大城市进一步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提出有效径。

      围绕“一带一”与“海陆并济”大格局、智慧绿色港发展实践、东亚海区域海岸带综合管理标准认证体系,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张维为,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董事、总经理李奉利,东亚海管理伙伴关系组织执行主任艾米·冈萨雷斯,分别做了主题。

      张维为从更大的历史视角,阐述了中国“一带一”的共商共建共享,认为“一带一”有利于推动地缘竞争向地缘合作转变,推进西部大开发与“一带一”相结合,有利于构建“海陆并济”新平衡,为中国和世界创造更大增长极;李奉利从绿色运输、清洁能源、提升、科技赋能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港口集团在绿色低碳港口建设中的创新实践和未来规划;艾米·冈萨雷斯全方位介绍了东亚海区域海岸带综合管理标准认证体系的框架、、运作方式、发展历程和,以及中国在东亚海管理伙伴关系组织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贡献。

      据介绍,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是国家“一带一”规划建设的优先推进项目,自2016年启动以来取得丰硕。青岛论坛和东亚海洋博览会已成功举办5届,发布《东亚海洋合作研究报告》《东亚港口高质量发展报告》等报告21份,成立东亚港口联盟、海洋产业技术合作联盟等4个国际合作联盟和东亚海洋合作特约专家智库等3个智库,集中签约项目34个、总投资845亿元,吸引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400家企业、机构参展,累计意向成交额48.1亿元,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海洋论坛和知名海洋展会品牌。

      作为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充分发挥海洋发展委员会、科技创新委员会联动互补作用,以协同创新引领海洋科技发展,已集聚国家级涉海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7个,涉海科研院所11家,海才总量达6.2万人,海洋科学研究基础优势进一步突显。“十三五”期间,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4%,占青岛市海洋经济总量40%。本届论坛是青岛西海岸新区积极参与全球多边海洋治理机制的一次重要契机,西海岸新区将充分发挥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的平台效应,协助各方推动联合国“海洋十年”落地落实,携手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6月22日,2022东亚海洋文化和旅游发展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办。来自东亚及东盟有关国家海洋文化和旅游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家等,通过线上线下共同参会的形式,围绕海洋文旅资源融通共享经验、共商发展。论坛还发布了《东亚海洋城市文旅发展指数报告(2022)》。

      本次论坛以“文旅融合实现‘富于启迪并具有吸引力的海洋’愿景”为主题,深入探讨海洋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方向,进一步推动化程度,为东亚海洋文旅合作共赢和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为促进世界海洋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

      论坛上,国家海洋局原宣教中心主任盖广生表示,我国海上丝绸之的近岸、港口、航道、岛屿以及水下蕴含丰富的海洋文化遗产。正确认识、开发、利用和好这些资源,对推进海上丝绸之建设和文化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他,沿海城市应集中精力充分分析各自的海洋文化属性,打造各具特色的“海上丝海洋文化名城”城市名片,同时创新开发海上丝绸之文化旅游产品、开展海上丝绸之文化旅游区域合作、鼓励优秀海上丝海洋文化题材精品创作等。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旅游学院院长黄学彬深入分析全球海岛旅游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联合国“海洋十年”计划对东亚海岛旅游的开发与进行解读。他表示,海岛旅游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发展海岛旅游需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注重对海岛文化资源、生态等进行;实现海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将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资源从传统旅游产业转移到新兴旅游产业中。

      马来西亚入境旅游协会(MITA)乌扎迪·乌丹尼斯指出,当前旅游业面临着许多挑战,但也迎来了巨大的机遇,东南亚旅游业应抓住数字化转型的机遇,同时也需要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和交流,以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

      青岛西海岸新区琅琊暨徐福研究会会长钟安利表示,青岛西海岸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孕育出了优秀的地方文化——琅琊文化。琅琊文化作为齐秦文化与吴越文化的融汇,文化与海洋文化的结合,在当今社会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作为重要之一,本次论坛发布了《东亚海洋城市文旅发展指数报告(2022)》。报告从文旅活力、文旅资源、文旅生活、设施政策四个维度,对2020年度中日韩三国和东盟9个国家的28个沿海(或岛屿)旅游目的地的文旅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量化对比,以期为东亚及东盟地区海洋城市深化文旅交流与合作提供智力支持和有益参考。报告指出,2020年东亚海洋城市文旅发展指数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依次是东京、新加坡、大阪、上海、广州、曼谷、厦门、青岛、三亚、釜山,其中青岛较上一发布年度排名提升一位。报告认为,2022年东亚旅游业有望回暖,但预计需要2至3年的时间才能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东亚及东盟地区拥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缤纷多彩的人文风情和丰富多样的海洋旅游资源,是全球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也是文旅融合发展极具潜力的市场。本次论坛的举办,为东亚及东盟深化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促进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和智力支持,也为青岛西海岸新区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深化与相关海洋城市的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依托独特的海洋文化和旅游资源禀赋,创新实施“全域文旅”战略,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文旅产业驶入高质高效发展的快车道。2021年,全区共接待游客2247.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4.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1.6%和39.4%,文旅产业增加值占P比重超11%。

      6月22日,作为2022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板块之一的蓝色国际合作企业家暨青年科学家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论坛以“促进蓝色产业合作,实现‘物产丰盈的海洋’愿景”为主题,来自中国、新加坡、荷兰、法国等国家和国际组织海洋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及领军企业、科学家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云端汇智,共享经验、共商发展。

      论坛上发布了由中国经济信息社、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青岛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青岛西海岸新区融合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研究出品的《中日韩经贸指数》和《新华青岛50指数》。其中,《中日韩经贸指数》以中日韩贸易往来为切入点,反映青岛在中日韩贸易往来、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和贡献,科学监测中日韩贸易发展水平和趋势,为三国评估经贸合作实施效果和政策调整提供决策参考;《新华青岛50指数》则以青岛辖区为核心,全方位衡量青岛在新战略和新要求的背景下,当地上市公司的发展潜力,为关注青岛的投资者提供参考和投资标的。

      会上,多位业界大咖围绕促进蓝色产业合作,进行了精彩的与发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海洋腐蚀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侯保荣从海洋腐蚀的危害、海洋腐蚀与碳排放、海洋腐蚀的防护管理三个方面,阐述了发展海洋防腐蚀产业,开发海洋腐蚀防护前沿材料与高新技术,对于助推蓝色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指出,目前大多数企业仍然处于“重技术、轻管理”的状态,对设备腐蚀问题的防护仅停留在技术层面,应建立从设备设施的设计、建造生产、储运安装、操作运行、维修保养、报废处理等全寿命周期的腐蚀管理过程。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总体与集成项目负责人、第一副总设计师,西湖大学深海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崔维成以“彩虹鱼挑战深渊极限项目总结及未来发展设想”为题,从彩虹鱼项目的背景、发展、取得的主要等方面进行了经验分享,并表示大项目是培养科研人才的最好抓手。

      华为海关与港口军团首席战略官CSO李克武以华为打造数字港口为例进行了线上分享。他表示,华为通过利用5G、AI、车协同等技术创新,可实现岸桥远控、场桥集装箱操作自动化、安防智能化等,助力港口生产作业智能化。同时,基于5G、大数据等技术,可助力港口经营数字化,实现“现状可视、问题可察、风险可辨、未来可测”。未来,华为将持续为构建互联的数字海洋港口作贡献,最终在港口实现无处不在的连接、无所不及的智能、个性化的体验和数字化的平台。

      此外,围绕“构建海洋科学,推进‘海洋十年’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振华石油研究院院士工作站首席科学家李田,国电高科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官余晋江等9位嘉宾通过线下+线上连线的方式进行了圆桌对话,共同为“促进蓝色产业合作、实现‘物产丰盈的海洋’愿景”建言献策。

      本次论坛将持续到6月23日上午,届时将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成立现代海洋城市发展研究院。据悉,该研究院以服务青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为立足点,构筑连通“-大学-研究机构-”四方体的综合性平台,以“+智库”的运作模式,通过打造海洋公品、高端国际对话、智库交流互访、海洋文化平台,推动东亚海洋城市间的公共外交,用五年左右时间成为国内主流的城市研究智库。

      6月22日,中国海洋工程科技创新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作为2022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的板块之一,本次论坛以“海洋、认知海洋”为主题,邀请国内外海洋领域知名院士、专家及学者共40余名嘉宾参加,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围绕海洋核心技术及产业化开展学术研讨,推动海洋工程科技创新。

      会上,20位嘉宾从海洋信息、水下通信、传感器件、海洋网络等方面作了精彩报告,展示了“海洋”领域取得的最新。为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链和产业链提供智慧“锦囊”,为实现科研产业化、产业项目市场化共谋发展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名誉所长吴有生在题为《海洋装备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报告中指出,海洋装备是支撑海洋科学研究、资源开发和安全保障事业的“脊梁骨”,并全面分析了我国当前在海洋装备领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梳理了“绿色、智能、深海、极地”等方面最值得关切的前沿技术和重点发展方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朱日祥作了题为《探秘深海——环球深潜计划》的报告。他认为,通过深潜,在海底布设光纤检测网络,检测板块应力变化,将有助于解决板块运动驱动力和地震预警等重大科学问题。

      此外,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以河,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员侯一筠,大学教授、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长王晓浩等专家分别围绕“双碳”战略下绿色低碳海洋工程材料发展、2022东海黑潮多时空尺度变化规律及其与陆架水交换双向通量研究、高校仪器学科和海洋结合的思考和探索等主题作了交流发言。

      据介绍,中国海洋工程科技创新论坛的举办,既是贯彻落实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战略部署的其中之意,也是大力提升中国海洋工程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转换的发展之需,将有效推动海洋“高、精、尖”领域的务实交流与合作,助力青岛西海岸新区打造加快建设国家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

      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海洋经济科技创新为特色,建成启用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等重点院所,30余项关键技术全球领先,全球最大吨位级“海上石油工厂”、首台双燃料船用发动机等高端装备世界,全力打造青岛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核心引领区、山东海洋强省先行区和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

      政企共建聚合力,党建引领促发展 中石化青岛石油分公司机关党支部与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行政审批服务二处党支部举行签约仪式梦见钱被盗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