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罍街·早点来”5月30日盛大开街 ,探秘20多家特色早餐店...有征集与安徽有关的热点、事件、爆料、好贴、好文,稿费从优。请扫码关注‘无线合肥Free’微信号(或直接搜索:wisehf54)
“罍街安徽早餐第一街”于5月30日盛大开街。据悉,罍街早餐街汇集了多家传统特色“徽味”早餐铺,将重启合肥人记忆中的美好早餐时代。罍街都有哪些特色早餐店?跟着小编一起来探秘吧。
店铺1:刘鸿盛馄饨小馆
招牌特色:冬菇鸡饺、馄饨、各色水饺
刘鸿盛始创于1873年,庐州城内宋德礼与其妻每日挑着担子在老城内摆卖饺面、小吃,其做的冬菇鸡饺汤专用本地产3斤重以上的隔年母鸡与冬菇一起炖制的。宋德礼诚信经营得到食客及商贾的广泛赞誉,后置办一家饺面馆。宋德礼辞世,店面便由其徒弟山打理,山为使生意更加鸿盛、兴旺后打出了“刘鸿盛”的字号。1956年公私合营,刘鸿盛成为合肥解放后第一家国营餐馆,1990年获国内贸易部颁发“中华老字号”,冬菇鸡饺获中华名小吃称号。
说起当年淮河上的刘鸿盛,大部分上年纪的合肥人都依稀记得排队吃饺子的盛况。一碗冬菇鸡饺,清汤上撒些葱末,泛着油花,汤里有鸡丝和香菇,除了盐不放其它佐料。冬菇鸡饺皮薄如纸、馅嫩汤鲜,赤豆糊桂花味十足,口感醇而不腻、刚出锅的萝卜丝饼表皮香脆、馅肉细腻。
刘鸿盛承载着一百四十年代的风霜,在瞬息万变的今天,依旧给食客带来最新鲜的口感。
店铺2:下塘烧饼
招牌特色:牛肉烧饼、鲜肉烧饼
下塘镇地处今合肥市长丰县中部,所产下塘烧饼,香脆酥软,鲜美肥嫩。相传三国时期,曹军伐吴,于合肥逍遥津被吴军击退,追至下塘。夜间曹军又饿又累,但恐被发觉,不敢生火。此时一名军师将行军锅倒扣,于下方点燃树枝,烧出烧饼,曹军饱餐后,士气大振,第二日大胜吴军,从此“天锅地灶”的独特工艺流传下来。
及至清咸丰年间,湘军统帅曾国藩带兵驻扎于下塘镇。军队急需干粮,烧饼成为首选。此后,下塘烧饼的名声更为响亮。
“干葱老姜陈猪油、牛头锅制反手炉、面到筋时还要揉,快贴快铲不滴油”,孙元和师傅传承原汁原味正下塘烧饼味道,专注古法技艺制作近三十年,曾被及合肥等多家采访报道。
如今,下塘烧饼已经成为广受合肥市民喜爱的街头美食之一。
店铺3:鑫隆兴合肥老味道
招牌特色:狮子头、糍糕、油香、春卷、辣糊汤
合肥,地处江淮之间,东西南北的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兼收并蓄,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风俗,从合肥人的丰富的早餐中即可见一斑,早点干湿搭配相宜、煎炸蒸煮俱全,种类繁多、花样百出。任何一个土生土长的合肥人,总是对老合肥街头巷尾的传统早餐有着丝丝缕缕剪不断的情愫。
辣糊汤和着干丝、海带丝,入口带着微不可察的辣,稠而不粘、鲜而不腻;狮子头油炸出焦黄酥脆的外壳、内里面团却松软可口;油香入口鲜嫩,伴着丝丝飘散的葱香
随着城市发展,有些街头早餐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而今的早餐车上提供的餐点也不复当年滋味。不变的是老合肥,不变的是那些年那个味儿!
店铺4:梅庄黄山特色小吃
招牌特色:徽州毛豆腐、包袱饺、葛粉羹、山珍糊
梅庄,创办者梅氏万清,徽州许村人。自清代起便以经营徽州面食为主。梅万清起初在徽州许村、深渡、渔梁等地走街串巷,挑担卖毛豆腐,风味独特,深受街坊青睐。梅万清后在徽州“税务上顶”(古时徽州码头收税之地)盘下一间小小铺面,专为来往客商经营徽式小吃,以面食为主,如包袱饺、浇头面、徽式炒面、徽州米糊等。其店内的油煎毛豆腐由于极具徽州特色,更是大受客商们的青睐。梅万清后又为客商们准备干粮,石头粿、毛豆腐、臭鲑鱼、黄山烧饼等。客商们行商全国,也把店内小吃带至全国各地。游子的舌尖记着故乡的味道,迈出徽州三百里山川,远方与乡愁一并装进了心中,便能这前崎岖坎坷。
梅万清极具徽商头脑,见生意兴隆,便带学徒扩大经营,取其姓氏中的“梅”字创建梅庄,专营徽州面食。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呼应潮流,梅庄一度改换门庭,在徽州大北街开了一家非常时兴的咖啡厅,也曾名噪一时。
店铺5:壹品锅贴
招牌特色:锅贴饺、杂粮煎饼、鸡汁蛋汤
相传,锅贴源于北宋年间御厨偷偷煎炸剩下的饺子,后传至民间不断改进。也有言道,一名广东厨师食用过北方煎饺后,改良而成。锅贴一种是古代烹饪手法的代称,把面皮包馅的食材在锅中煎烙。锅贴的形状各地不同,现多见饺子形状,主要食材是面粉和肉馅,制作成形后用油煎制而成。锅贴底面呈深,酥脆,面皮软韧,馅味香美。
时常有人分不清锅贴和煎饺,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煎饺必须经“煮”这道工序,先煮后煎。锅贴则将食材直接铺在平底锅内,期间不断转动锅子和揭开锅盖淋水,待底部煎至金黄。食时,皮有脆有绵,馅亦烂亦酥,香气扑鼻,回味无穷。
店铺6:庐州小笼
招牌特色:蟹黄汤包、小笼汤包、赤豆糊、皮蛋瘦肉粥
蟹黄汤包是全国六大传统名包之一,制作绝、形态美、吃法奇,明、清时期已经享有盛誉。
相传三国时,刘备白帝城托孤后殡天。身在东吴的夫人孙尚香万分悲伤,登上了北固山投江自尽。后人为追怀孙夫人的贤淑,念及夫人生前喜食螃蟹,便用猪肉茸和蟹肉馅儿的馒头,奠祭孙夫人。这种肉馒头味道鲜美,竟引来了不少美食家的关注,很快成为餐桌上的热门食品,流传至今。
蟹黄汤包的制作原料十分讲究,馅为蟹黄和蟹肉,汤为原味鸡汤。汤清而不稠、稠而不油、味道鲜美。食用时遵循“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吃汤”,在这美妙的品尝过程中,仿佛置身丹桂飘香、鳜费蟹黄的金秋,让人回味无穷。
店铺7:磊师豆坊
招牌特色:锅烧豆浆、豆脑、千张裹油条、鸡蛋饼
相传,1900多年前西汉淮南王刘安在其母患病期间,每天用泡好的黄豆磨豆浆给母亲喝,刘母的病很快病愈,从此豆浆渐渐在民间流行开来。而刘安在八公山上炼丹时,偶尔将石膏点入豆浆之中,经化学变化成了豆腐,豆腐也从此问世。
油条,具体出现年代已不可考,早在南北朝时期《齐民要术》中就记录了制作方法。宋朝时,秦桧大将岳飞,民间通过炸制一种类似油条的面制食品(油炸桧)来表达,常被作为油条的起源。
谁曾想,石磨细细推碾出的豆浆的和油锅里几经沉浮的油条在早点铺子里相遇后就再难分离,豆浆的余味被油条的香酥,中和了豆浆的甜,冲淡了油条的腻,成了餐桌上的最佳搭档。一口豆浆一口油条,这便是国民早餐的标配。
店铺8:赵姐撒汤皖北特色小吃
招牌特色:撒汤、油茶、酥油烧饼、嘛糊、鸡蛋馍
“月、天、韭合起来即sā,现多被误写作“撒”。撒汤是流传于皖北民间的传统小吃。据说乾隆微服游访江南时过颍州(今安徽阜阳),途中饥渴,寻一处投宿。店家见来者贵气,遂宰鸡熬汤。不曾想,乾隆直等到天黑,汤刚上桌匆匆一尝,只觉鲜美异常,更胜御宴,遂连吃三大碗,大赞:好汤。
膳后乾隆询问汤名,店家道“啥汤”,本为不知汤名之意。可乾隆误以汤名为“啥”,欲留字为念,店家不知,乾隆身边侍从急智,想起皇上在月下久等之景,便生造了个字:月光为伴,皇上为天,“月”字边, “天”在上,“久”在下,取其谐音字“韭”代之,乾隆见此字似在康熙字典里见过。于是提笔留字,下书“乾隆御书”。撒汤因而得名,后成为百姓家中常见早点。
店铺9:壹份特色砂锅
招牌特色:鸭血砂锅、三鲜砂锅、牛肉砂锅
砂锅属陶器的一个分支,这种源自石器时代的食具经过高温烧制而成,通气、传热均匀,均衡而持久的把热能传递给内部原料,更有利于水与食物的相互渗透。俗话说“砂锅不滚,滚了不肯”,意为砂锅非常适于炖煮食物。小火煨炖,能够最大限度地砂锅中食物的香味,同时调料也渗物中,香醇味浓。随着铁、铝等新材质器皿的普遍使用,砂锅渐渐退出厨房,但它所烹出的食物风味独特,让人们不能完全。
砂锅的种类也很多,鸭血砂锅、牛肉砂锅、三鲜砂锅等。吃完砂锅喝汤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不喝,那就等于只吃了一半。
店铺10:张师傅牛肉面
招牌特色:牛肉拉面、牛肉粉丝、卤干、卤蛋
面条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食物,四千年前的中国人民就已经开始食用这种制作简单、营养丰富的美味了。拉面的制作必须掌握正确要领,即和面要防止脱水,晃条必须均匀,出条要均匀圆滚,下锅要撒开,防止蹲锅疙瘩。北方人以面为主食,南方人依赖米饭的同时,也将面条作为小吃。居于江淮之间的合肥人餐桌上自然少不了拉面。
张师傅牛肉面吃时宜浇配打卤或各种浇头。牛肉汤汤味醇厚,配上手擀面口感筋韧,浓浓的面汤包裹着根根筋道的面条,回味无穷。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