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公告
  •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特色美食
  • 中国华北地区特色美食及过年习俗
  •   全聚德烤鸭,以其皮层香酥、肉质鲜嫩、色彩鲜亮、气味芳香的特色,蜚声中外,被列为首都特产之冠。

      首先是它具有优质的原料填鸭。填鸭品种好,体形丰满,肌肉细嫩,有脂肪层。早年全聚德专门有自己的鸭子房,从外面购进鸭雏后,自己喂养。现在全聚德与京郊的鸭场签定购销合同,指导鸭场按全聚德的质量标准喂养,从而鸭子质量。

      其次是它的加工设备先进,专门有自己的鸭坯生产线;烹饪队伍雄厚,技术精湛,老技师经验丰富,新厨师都经过严格培训考核。

      最后是它的成品风味独特。烤鸭外观饱满,颜色呈枣红色,光亮油润,皮层酥脆,外焦里嫩,滋味鲜美,香而不腻。

      颐和园内偌大的昆明湖为餐厅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活鱼资源,这里的厨师们可以用鱼做出50多种风味不同的食品,冷、热、汤类样样俱全。而且这里的食品多来自自然,例如夏天有荷叶黄鱼和菏叶肉,秋天则有菊花鱼锅,自有一种清纯的味道。在园内的听鹂馆(原是慈禧太后听戏的地方)可以尝到这些美味。

      又称羊肉火锅,始于清初,满族入关后兴起,早在18世纪,康熙、乾隆二帝所举办的几次规模宏大的千叟宴,内中就有羊肉火锅。后流传至市肆,由清真馆经营。《旧都百话》云:羊肉锅子,为岁寒时最普通之美味,须与羊肉馆食之。此等吃法,乃北方游牧遗风加以研究进化,而成为特别风味。公元1854年,前门外正阳楼开业,是汉民馆出售涮羊肉的首创者。其切出的肉,片薄如纸,无一不完整,使这一美味更加驰名。 ◎爆肚儿 水爆羊肚简称爆肚儿。一个羊肚子分为六样:肚领仁、肚板儿、葫芦儿、馓丹、蘑菇、实芯儿。爆肚儿的火候最要紧,要脆要嫩。作料是:香菜、葱花、芝麻酱、酱豆 腐、辣椒油、蒜泥、卤虾油、韭菜花、酱油、醋,和吃涮羊肉用的作料相同。

      清真教羊肉馅饼的一种,个儿比馅饼略小,可是比馅饼厚,四周也全得烙。烙得了,鼓鼓的像城门上的钉子,所以叫门钉馅饼。

      灌肠在明朝开始流传。《故都食物百咏》中提到煎灌肠说:“猪肠红粉一时煎,辣蒜咸盐说美鲜。已腐油腥同腊味,屠门大嚼亦堪 怜。”老街头常有挑担小贩经营此食品。有记载:“粉灌猪肠要炸焦,铲铛筷碟一肩挑,特殊风味儿童买,穿过斜阳巷几条。

      灌肠分两种:一种为大 灌肠,用猪肥肠洗净,以优质面粉、红曲水、丁香、豆蔻等10多种原料调料配制成糊,灌入肠内,煮熟后切小片块,用猪油煎焦,浇上盐水蒜汁,口味香脆咸辣。 另一种叫小灌肠,用淀粉加红曲水和豆腐渣调成稠糊,蒸熟后切小片块,用猪油煎焦,浇盐水蒜汁食用。 灌肠外焦里嫩,用竹签扎着吃,颇显特色。

      有荤素两样儿。外边有卖的,也有在家里自己做着吃的。这种长方形的火烧互相粘连在一起,就像旧时装钱物的“布褡裢”,故名褡裢火烧。其味道与馅饼差不多,只是形状不同而已。

      半发面抻成细条,搁芝麻酱与花椒盐儿,盘在一起,如螺蛳状,把它摁平了,先在铛上烙,后在码道烤。烤好后外面脆里面暄。当天售不完的螺蛳转儿再烤一两次,叫“干蹦儿”,用手一拍就碎,吃着蹦焦酥脆。

      民间的糙豌豆黄儿是典型的春令食品,常见于春季庙会上。在三月三蟠桃宫,小枣糙豌豆黄儿便是时令鲜品,小贩们一声嗳这小枣儿豌豆黄儿,大块的来!好象是给人们报出了春讯,带来了暖意。

      糙豌豆黄儿是用白豌豆去皮,以两倍于豌豆的水,将豆焖烂,然后放糖炒,再加入石膏水和熟枣搅拌均匀,放入大砂锅内,俟其冷却成坨后,扣出来,切成像切糕一样的菱形块,放上小片金糕以为装点,通常都置于罩有湿蓝布的独轮车上去卖,经营此业的大多是京东平谷、香河以及京南采育等地的老乡。

      细豌豆黄儿乃是清宫御膳房根据民间的小枣糙豌豆黄儿改进而成。其制法较精,是将豌豆煮烂过筛成糊,加上白糖、桂花,凝固后切成两寸见方,不足半寸厚的小方块,放几片蜜糕,色味俱佳,质地细腻,入口即化,属上品。以后,北海公园漪澜堂饭庄和仿膳茶社卖的即是细豌豆黄,以纸盒盛之,每盒十块。它与云豆糕、小窝头等同称宫廷小吃。

      粉房中水磨绿豆制粉条或团粉时,把淀粉取出后,剩下来淡绿泛青色的下脚,经过发酵后再熬熟,就是豆汁儿。

      豆汁儿最早分甜、酸、酸甜三种。当天做成的豆汁儿是甜味,放到第二天,就变成酸甜,第三天则只酸不甜,据单好豆汁儿这口儿者称,一碗豆汁儿加上一碟儿辣咸菜丝儿,占了五味中酸、辣、甜、咸四味,独没有苦味,是为人生的,豆汁儿还有个孪生兄弟:麻豆腐,是制豆汁儿时的豆渣,可以加羊尾巴油、青豆嘴儿、腌雪里红炒熟,泼辣椒油,喜爱这一口儿的人也颇多。

      又叫“小油鬼”,圈小如镯,炸得焦脆酥香。从前粥铺的早点,讲究吃马蹄烧饼夹焦圈儿,喝甜浆粥。喝豆汁儿时一般配食焦圈儿。焦圈是从清宫御膳房传出来的食品。

      炒肝儿”是清末由前门外鲜鱼口会仙居的白水杂碎改进而 成,白水杂碎以切成段的猪肠、肝、心、肺加调料用白汤煮就,由于不讲 究佐料,制作简单,日久不受欢迎。于是店主将心、肺去掉,易名炒肝儿,一时间在京味小吃中别树一帜。

      名炒肝儿,其实以猪肥肠为主,猪 肝只占1/3。制作方法是先将猪肠用碱、盐浸泡揉搓,用清水加醋洗净后再煮。开锅后改用文火炖,锅盖盖好使肠子熟透而不跑油。烂熟后切成 5分长的小段,俗称顶针段再将鲜猪肝洗净,用刀斜片成柳叶形的条。

      佐料是在熬热的食油中放入大料,炸透后放入生蒜,蒜变黄时立即放 入适量的黄酱,炒好置于罐中备用。此外还要熬些上好的口蘑汤。原料、 佐料备齐后,始制作炒杆儿。先将熟肠段放入沸汤,再放入蒜酱、葱花、 芡同姜末和口蘑汤,然后将生肝条放入锅中,以淀粉勾芡,最后撒上一层砸好的蒜泥即成。

      会仙居的炒肝儿出名后,四九城的小饭馆、小吃店都相继添了炒肝儿,市面上也出现了以炒肝儿为说词的俏皮话,如人时说:你这人怎么跟炒肝儿似的,没心没肺。;互相的人与事则说:猪八戒吃炒肝,骨肉。

      春节,俗称过年。除一般年俗外,庙会则为旧时过年的主要习俗。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厂甸之外,五显财神庙(初二至十六)、东岳庙(初一至十五)、白云观(初一至十九)都是有名的庙会,最富有过年的特色。

      五显财神庙的正式活动从正月初二算起。初二一大清早,往财神庙进香者,除巨富显贵外,绝大多数是骑自行车。他们多身着各种绸缎的棉袍,外罩马褂或坎肩,头戴细毡礼帽。香客们从城里出发出广安门向南,当然基本顺风,(因冬季多西北)。但一出广安门就须逆风而行了。

      纸鱼,用一根竹劈儿缀上白线拴好,以便手提;还有成串的、泥胎、外糊金银箔的金银元宝,也拴在竹劈儿上。另外还有一种卜碌碌带响的风车。这种风车系用细篾儿和彩纸条儿糊成风轮,安装在秫秸架子上,每个风轮带有白线拴好的一对小鼓腿儿,敲打着一个泥塑蒙纸面的小鼓,大风一刮,卜碌碌直响。

      这种风车有单一的,有四个以至十几个连在一起的。傍晚,太阳平西的时候,你只要仁立街头,就能见到一辆接一辆的自行车形成了湍急的车流。

      香客们求财心虔,哪还管你扑面而来的五、六级大风呢!临近财神庙一里余,旁遍设香烛表纸的摊子。入庙首要就是参拜财神。只见殿内香烟绦绕,灯烛通明,也能听到钟磐悠扬之声。这时殿里殿外,熙熙攘攘,拥挤不堪。敬神已毕,除可以在庙内品尝一些的风味小吃外,最重要的则是”请“上一些别具特色新福商品。这里有大小不等的”福“、”寿“”字的红绒花和剪金纸花;还有长尺半、阔半尺的印有金鳞图案和“吉庆有余”、“吉祥如意”等吉利话的大红香客们在车前的灯叉上插着一只或大或小的风车,车把挂满了成串儿的金银元宝和红纸金鳞鱼;头戴毡帽缎带的隙缝中满插红绒花、金“福”“寿”字和孔雀翎??他们神采飞扬地“胜利”返航了。一行来,只听风车卜碌碌乱响,纸鱼扑楞楞随风招展;又见凯旋的香客满头金碧辉煌,满面春风,真好像从赵公元帅那里得来了无尽财源似的。各自抵家,绒花金宇分赠家人,元宝、孔雀翎插在神桌的掸瓶里,大风车就高挂在住家院中特有的枣树上。这时满眼的财喜气,充耳的风车声,年意盎然,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出朝阳门约五里之遥的东岳庙,也是春节时重点庙会之一。东岳庙建筑雄伟高大,气势非凡。尤其山门对面的“琉璃牌坊”堪称一绝。这牌坊系由黄绿两色带有浮雕的琉璃砖瓦所筑成,高约六、七米,阔约十数米,兀立在东岳庙前。

      东岳庙内所的神祗可分三类:一为东岳大帝,这是人所共知的;二为阴司之神;三曰喜神,即所谓“月下老人”,并建有“喜神祠”。其中尤以执掌阴司之“七十二司”和喜神祠最能吸引香客。“七十二司”,即传说中阴曹地府里执掌对来自阳世的鬼魂给以惩的“执”。以前庙内还设有“阎罗宝殿”。殿中塑有牛头马面、勾魂使者、、夜叉之类的阴司“皂隶”。

      他们有的勾锁亡魂,有的押着所谓阳的“”在非刑。什么上刀山,下油锅,大锯锯,上磨研以及敲牙割舌、过奈何桥等,真是恐怖,令人。当初有个别场面的塑像前还设有“机括”。只见们双手高擎,正欲拘拿亡魂。其青脸红发,锯齿猿牙的相令人望而生畏。但因殿内光线,香客们好奇心胜,必欲走近以窥端倪,谁料刚一上前,恰好踩中消息,只听哗啦啦一响,猛抖手中锁链,不偏不倚,端端地套在了那倒霉香客的脖子上。事出不防,香客们心中早已是恐惧不安的了,陡然经此一吓,竟有当场毙命者。以后,事出多起,在的压力下,也就将这种人性的玩艺儿拆掉了。而“喜神祠”却是与它截然相反的一种情况了。男女青年,或单独,或成双地到月下老人的塑像前虔心祝祷,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当然也有父母来为子女祈福的。

      西便门外的白云观是春节期间时间最长、香火最盛、最具特色的庙会之一。且设有各种新奇别致的玩艺儿,其中包括初八的“顺星”和十八的“会神仙”,虽属教仪式,但也新鲜有趣。

      上午八时左右,这里早巳万头攒动了。门口遍布卖小吃的摊贩,所卖小吃也与其它庙会大同小异。但是终究太早,生意还比较清淡。而最热闹的一幕却是进山门时的“摸石猴儿”。观门呈拱形(共三门,中间大,两翼小),门的内圈系以一弧形石雕为饰。石雕的左下方有一石猴浮雕,传说人们摸了它可以清心明目不患眼病,即使患病亦可痊愈。当然这纯系无稽之谈,但游人则必欲摸之而后慰。久而久之,“摸石猴儿”也就成为新正逛白云观的传统节目了。长期经人们的抚摸,山门上弯窿般的石雕,别处依然呈青砂石的深灰色,唯独这个小猴儿被摸得锃光瓦亮,特别逗人喜爱。

      进得门来,第一进院落中有三座石桥,但桥下无水。三座桥只开中间一个桥洞,洞中朝东向平分开,两侧各设一方桌,桌上有两位分东西??从早开山门起,一直坐到傍晚游客散尽他们才能如释重负地回堂休息。溜溜一天,也真够辛苦的了。他们是白云观的主要节目,也是过年庙会的主要财源之一“打眼”的一对活道具。他们所坐的桥洞上端,东西各高悬一直径约为两尺、厚为三寸余的纸胎,糊以金纸的大。是用红绒绳从南北两端绷紧的,中孔内系一小铜铃。在东西两侧桥畔,设有许多以现钞兑换已不流通的制钱摊子(多为本观经营),以一角钱兑换十个制钱。游客们即于两侧桥面上瞄准相距五米开外的孔上的小铜铃投掷。谁能打得准,把铜铃打中打响,这一年他就会顺顺当当儿,事事如意。这就是着名的“打眼”。因距离较远,铜铃又小,能打中者,纯系偶然。不过人总是要试试运气,即使花多少钱去兑换制钱也在所不惜。

      绕桥后,再进一院落,即为“顺星殿”。这里是庙会中求签的地方,每年正月初八日,香客来自云观在自己的本命星塑像前焚星祝告,祈求一年平安,并买一张谶图,以查今年究竟主吉主凶,以便做好趋吉避凶的准备。

      文章马伊琾度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