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也是一座城市的记忆。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小吃永远是述说这座城市历史故事的活化石。就像人们一说到热干面就会想到武汉,谈到火锅就会不由自主的想到成都一样。一座城市正因为有了取之不尽的文化素材,生生不息的烟火,勤劳隐忍的人民,才让推背图原文它多元化的小吃有了赖以的土壤。前几天去了西安出差,合作方请我去品尝了西安的小吃。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西安从来不缺赞美,无论是阿房宫或是未央宫都留给了它太多的谜题与未知。
在朝代的更叠中,它宛如一位智慧的老者,用的思想遥看着的无穷变化。这么多年里去过西安很多次,也吃过很多次好吃的,但因为我有些懒,都没把这些整理成文章。这一次,让我补上欠的债,我们一起去看看西安有什么好吃的。
很多人说起西安都喜欢用“馍都”来代称,原因之一便是肉夹馍。累了,饿了,来一份,馍香脆肉酥软,腊汁给足,夹好之后,再淋一小勺子肉汁,别提多美了。如果是早饭,一块馍配上一碗稀饭,一个壮劳力扛上一个上午轻轻松松。腊汁肉夹馍夹肉的时候讲究“宁要肉等馍,不要馍等肉”,意思是肉切碎、剁好等着,馍一出炉立即趁热夹肉。
胡辣汤西安人的早餐也离不开胡辣汤,西安辣汤不同于河南胡辣汤,食材丰富用料比较重,还撒着QQ的肉丸子,吃起来口感偏麻。它泡饼吃味道是极好的,越吃浑身越热乎,尤其适合冬季。
麻麻辣辣,再加上真材实料的牛肉丸子,吃的时候无论是配着白吉饼又或者是标配的腊牛肉夹馍都很不错。很多西安人每天早晨上班前都要吃上一碗热腾腾的胡辣汤,元气满满。最出彩的还是碗中的那一勺油泼辣子,掰开一块百吉饼泡进去,再用勺子转两圈,就可以完美开吃了。
似乎一夜之间,西安这座十三朝古都,突然成了时代网红。在抖音上,除了摔碗酒,现在最火的就是这道大家都在花式打卡的毛笔酥了。光听这个名字,就让人觉得十分古典又优雅,精巧又富有韵味。那么,到底什么是毛笔酥呢?
毛笔酥全名叫做妙笔生花,是西安一位面点大师的自创美食。毛笔酥的笔尖部分是可以吃的,拿近看就会发现笔尖也是层次分明,犹如真的毛笔尖。在大家的印象中,毛笔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笔墨纸砚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必不可少的四大件,也是中国四大国粹之一。把用来书写的毛笔做成可以入口下肚的美食,真是令人惊叹的创意。来,看看我拿着毛笔的装模做样。
除了毛笔酥们,一并被带火的还有葫芦鸡。葫芦鸡是西安的传统名菜,因成菜型似葫芦而得名。色泽金黄的葫芦鸡还未上桌就香气扑鼻,迫不及待的扯下鸡腿,藏于鸡中的热气缓缓飘散而出,蘸着特制的调料粉,这一口滋味啧啧啧
相传这道菜始于唐代官厨,制作十分讲究。在经过清煮、蒸笼、油炸三道工序做出的鸡肉,色泽金黄皮酥肉烂。伴随着芝麻、孜然和特制辣椒的香气,一口下去,就再也忘不掉了。
西安的牛羊肉泡馍,是很多老陕引以为荣和喜爱的陕西清真风味小吃。很多人不喜欢羊肉的味道,但是又逃不过羊肉泡馍的美味,总是吃了又想吃。西安牛羊肉泡馍以其瘦肉绵软、肥肉不腻、汤浓味鲜、老幼皆宜的口感吃后余味无穷,暖胃耐饥之功能和独特烹制方法而响誉古城,闻名四方。
锅盔的精髓可能只有地道陕西人才能知道。它可大可小,可薄可厚,如果再撒上一点点芝麻,对人有种莫名的力!油泼辣子、辣子炒鸡蛋、老干妈,在陕西几乎没有什么好吃的是不能跟锅盔搭配的,也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像锅盔这般能给当地人带来超满足的饱腹感。
Biangbiang面,读作Bingbing。是陕西关中汉族传统风味面食,据说是因为制作过程中面打在上biangbiang的声音得名的。Biang是中国汉字中笔画最多最难记忆的字,一共有57划,是一个合体出来的汉字。Biangbiang面还有其他的名字就是陕西人民经常说的裤带面。Bingbing是陕西最具特色的面条。面很Q,也很宽,所以又叫做裤带面。加上特制的酱汁,酸酸辣辣,非常符合陕西人的口味。
其实这Biangbiang面和陕西人民的油泼面极其相似,为什么命名一个如此复杂的汉字呢?Biangbiang面的口感劲道主要是因为在扯面的时候扯面师傅有节奏的让面和桌面碰撞,多次碰撞就增加了面的劲道,在撞面的时候会发出Biang biang的声音,因此得名。
虽然Biangbiang面极具地方特色,但是他做法就很简单,想要做的好吃只需要掌握三个法宝,面要当时做,油要泼的及时,辣子要足够香!只要三个条件满足了,一定可以做出一碗让人流口水的Biangbiang面。陕西的美食主要取胜在做法简单又美味,因为以前陕西人民重体力劳作多,做饭时间少,要用最短的时间做出最美味的食物,这就是人民的智慧所在啊。
酿皮子是西北独特的风味小吃之一,这种小吃味美爽口,经济实惠,有菜又有饭。同时,又是“快餐”,只要到酿皮子的摊上去,一、二分钟即可到口,所以受到大家的喜爱。只要将涮好的酿皮子切成细条,再放上几块蒸熟的,切成薄片的面筋,浇上辣椒油、醋、蒜末、酱油、芥末等佐料,其色悦目,香味诱人。在炎热的夏季,若能吃一盘酿皮子,就能顿感凉爽提神,食欲大增。陕西凉皮的种类非常丰富,大体可以分为米皮和面皮两种。米皮就是用大米磨成浆做成的凉皮,面皮顾名思义就是用面粉做成的凉皮。
岐山哨子面岐山臊子面,不仅以“薄、劲、光、酸、辣、香、煎、稀”九大特点享誉华夏,而且以独特的食俗将三千多年的祭祀礼仪保留传承到今,堪称中华文明的活化石。岐山臊子面的历史多传文于周文王时代。臊子面能够保持几千年除了他本身的美味以外,它本身还带有诸多美好的寓意。
历史悠久,其中含有配菜比如豆腐,鸡蛋等,做法简单。臊子就是肉丁的意思。对于陕西人来说,臊子面的配色尤为重要,的鸡蛋皮、黑色的木耳、红色的胡萝卜、绿色的蒜苗、白色的豆腐等材料,既好看又好吃。
西安灌汤包里的汤不是灌入的,而是跟南方的小笼包一样,提前包入肉冻。两者做法极为相似,但口味天壤之别。地道的灌汤包为清真食品,一般为牛、羊肉馅,肉膻味略重,但不油腻。地道的灌汤包皮十分薄,汤汁也要比小笼包多出一倍。
上图左下角的冻镜糕是陕西关中地区的一种特色小吃,外形小如镜,也圆如镜,厚不盈指。做法是把江米细细研磨成粉,在小巧如玩具的竹木笼屉里垫上薄铁片,填实江米粉,撒上红糖、绿色和的糖,加上细细切碎的青红丝,一屉一屉的摞起来,如宝塔般,宝塔尖有一机关,待到熟透时蒸汽一冲,发出长长的响声,儿童闻声而至。
这种食物很小,白白的像是小小的镜子,所以它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这种食物只在小摊卖,基本上是到处移动的。吃的时候,只需要用竹签子一扎,再在放满白糖和芝麻的盆子里面蘸一蘸,一口咬下去,又软又甜的,而且外表特别诱人,在当地你会看到许多人一边走一边吃。
甑糕的得名因为做这种东西的大容器叫做甑,所以称之为甑糕。甑糕是很软的,是用糯米和红枣以及芸豆做成的,蒸熟的甑糕十分的香。甑糕里面的红枣的汁在蒸的时候会浸入米里,所以会呈现出一种淡粉的颜色,十分的好看。表面还有一层豆子的棕色和剩下的枣泥色,有些家庭还会加一些葡萄干,看起来十分的诱人。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人们已经不去用甑那种器具了,但是那里的农村还留着这样的习俗,这种器具做出来的甑糕也常大的。相传这种食物在几百年前就从陕西传过来了。刚才也说了甑是一种器具,据说这种器具在原始社会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做的时候,就是一层红枣一层糯米的,铺上7层大概就可以了。不要看着7层就害怕了,家常版甑糕我教过给你们,好简单,但是超好吃的。馋了就赶紧回家试起来吧。
13幺指的是麻将的一种和牌形式、番种,又名国士无双、十三幺九。由1筒(饼)、9筒(饼)、1条(索)、9条(索)、1万、9万、东、南、西、北、中、发、白十三种牌统称幺九牌。胡牌时这十三种牌某一种有两枚,而另十二种各一枚,共计十四枚,即构成十三幺。西安人把它做成了小吃,其实是冰糕。
关中六小碗这一份菜里包括了六小碗好吃的,分别是八宝饭、海带肉丸汤、凉拌豆芽、走油肉、白萝卜和酱酥肉。
这是肘子的一种新做法,表皮超有韧劲,应该是腌制过的肘子,再加上醋椒烩制而成,非常特别的味道,很好吃。
粉蒸肉全国都有,但是西安的粉蒸肉是的专利,似乎只有西安的粉蒸肉用的是面粉和牛肉,走的是椒麻口。这在红红一片的各地粉蒸肉中也算是奇特。
相传盛唐时期,一批阿拉伯商人沿着“丝绸之”到长安做生意。一天中午行至祁连山下茫茫戈壁,搭起帐棚做起饭来,把切好的肉块与待用的调料和面粉摆在一个小案上。不料,一阵狂风四起,吹倒了帐棚,做饭的人起忙,说时迟,那时快,急伸胳膊来围住肉、调料和面粉,然而终因风大把三样东西吹得掺交到一起。
为了赶,做饭人急中生智便把这些掺在一起的肉面疙瘩放到火上蒸熟,结果大家吃了个个喜笑颜开,都夸这顿午餐吃得好,既充饥又润口。他们把没有吃完的饭随身带上,下午又馏了一下再吃,结果其味更佳。到了长安这个做饭人就如法,在长安街头开了一家专卖这种肉的铺子,并取名“粉蒸牛羊肉”。由于随到随吃,又便于携带,很受欢迎,久而久之,成了长安的一种独特方便美食名吃。
据说西安最好吃的粉蒸肉,叫一份粉蒸肉,店家会给你配一块白馍,你还可以再要求加一点大块的牛油。把热气腾腾的粉蒸肉放到白馍中间,接着再塞进去刚刚要到的牛油,冬天一口下去应该可以立即驱走所有的寒冷。
我估计你们有不少人应该是吃过烤面筋的。我除了和网红“面筋哥”一起参加《我是家》节目时听说过烤面筋,其实这是第一次尝到。味道还挺有意思的,你要是下次碰到了,也可以试试看。
第一次吃醪糟配香草冰激淋,你别说,味道还挺特别的。酸酸甜甜的醪糟配上清香的香草冰激淋,非常清凉。正好当天西安已经到了35度的高温,吃上一口沁凉入心。等到天再热一点,我来教给大家。
这一道不知道是否能算做小吃,是在一个可以俯瞰西安城的餐厅里的一道招牌菜,它将鱼子酱、奶酪、鸡蛋羹和黑松露融在了一起,做出了堪称米其林的滋味,非常棒。
好了,别以为我就是去吃玩了。最近真的是好累好累,好几天都是赶着四点多起床,七点的飞机。为了给大家做出高质量的自有品牌产品,供应链这个坎我是一定要弄通弄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