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區的產業調整駛入快車道。位於東城區的南鑼鼓巷,正開展居民申請式騰退工作,明年(2016年)將推行區域性整體。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深入推進,非首都功能的疏解進入關鍵期。地處核心區的東城,堪稱京城的文化重地,借產業疏解轉型之東風,將強化古都風貌保護。
2017年小商品市場疏解一半 百榮二期騰退超10萬平米
嚴控增量、疏解外遷、轉型升級,是東城區產業調整的第一步。東城區委張家明表示,東城區位特殊,將通過疏解非首都功能,打造政務中心環境,進一步凸顯歷史文化大區的特色。
據他介紹,根據區域特點,東城制定了特色商業街區及平房區業態發展指導目錄,將嚴格低端業態的增量。今年已有1488個屬於禁限目錄單位的企業注冊或項目未通過審批。
在東城區現有的35個商品交易市場,也經歷著新一輪的調整。根據規劃,東城區今年將完成疏解小商品商戶2500戶、經營人口7500人、騰退市場面積超過15萬平米。
其中,赫赫有名的紅橋市場、百榮世貿,將全面“升級”變身。張家明介紹,不同以往的整治,整個紅橋商圈將升級調整,經營了10多年的天樂市場將關停閉市,天雅珠寶市場正在疏解低端商戶,紅橋市場將陸續引進珠寶鑒定中心、珠寶定制中心、原創珠寶設計中心和珍珠體驗中心。
而百榮世貿商城二期的倉儲部分,目前也已全部外遷,預計年內將騰出10萬平方米的面積。一期商城將整體轉型,目前啟動了商鋪回購,已經有15000平方米的經營面積實現了統一收銀,改變了原先的散、小狀況。
“也要借產業調整,消除區域重大安全隱患”。張家明說,將以疏解為切入點,打擊非法、違法經營活動,整治地下空間、群租房等。
針對未來五年的產業疏解計劃,張家明介紹,至2017年末,東城區疏解商戶數將超過50%,小商品市場數量減少一半以上,批發、物流功能全部外遷﹔至2020年末,在商品市場品牌化、特色化、便利化、市場環境優化方面,將取得積極。
南鑼鼓巷將推行整體 老胡同引入物業
產業調整后,區域如何發展?“要留住古都風貌”,張家明說。
作為全市歷史文化遺存最密集的區域,東城現有歷史街區18.5片、10.35平方公裡,佔全市歷史街區總數的43%。故宮、天壇、大運河三處世界文化遺產齊聚於此,164處國家、市、區文物保護單位坐落此地。挂牌保護院落413處,諸多名人故居隱藏於胡同深處。
持續推進舊城,是東城區未來的重頭戲。張家明介紹,東城統一編制了文保區保護修繕、非文保區、基礎設施建設“三個行動計劃”,已在南鑼鼓巷地區四條胡同、前門東區等試點啟動了修繕整治項目。
作為舊城保存最完整、四合院最集中的地區,南鑼鼓巷帽兒、雨兒、蓑衣、福祥四條胡同的項目,正在開展居民申請式騰退工作﹔目前,已經簽約91戶,其中選擇定向安置房源的79戶,選擇貨幣補償的12戶。明年將在東四、南鑼鼓巷15個胡同推行區域性整體,具體的方案正在研究中。
根據規劃,“十三五”時期,東城將集中打造“歷史文化傳承軸”,完成南中軸、太廟等環境整治項目﹔重點打造前門東區、南鑼鼓巷地區、東四三至八條地區等一批“歷史文化精華區”。
不過,張家明坦言“名城保護任務艱巨,困難重重”。他說,舊城區的,在過去一段時間時間內沒有得到重視,目前現狀復雜,如房屋破損度較高,聚集大量低端產業,違建較多,環境臟亂﹔而部分文保單位,被私人或一些企事業單位等長期不合理佔用,一些有保護值的歷史建筑也因缺乏管理被拆除。
“要堅持修繕保護與社會治理相結合”,張家明強調。他說,區域將積極引入社會力量,需要、企業等多方配合。要重點發揮執法作用,如打擊違法經營、完善停車管理等﹔企業則可以解決融資平台等問題。
他強調,必須充分激發社會活力,調動社會各方參與名城保護的自覺性,才能共繕,共同維護。
張家明稱,將試點在文保區引入“准物業”管理,開展社區服務項目,加大老舊平房小區的基礎設施,完善胡同內機動車停車管理。據悉,目前東城區全年共投入5800萬元對平房區道進行了翻修、道疏堵,投入1500萬元對平房區的廁所進行了維修。
“要保護住的文化‘金名片’,提升老城區民眾的生活質量“,張家明說。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