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蜥蜴临朐沂山风景区毛窝村、大官庄村附近的一座山体,曾经是铁矿开采区,遗留下了很多废弃矿坑。7月26日,记者了解到,通过土壤改良、节水增收、无土栽培等农业技术,这里建起了生态农业园区,引进了南方水果、花卉等经济作物,打造特色生态农业种植,通过模式引领,带动周围数千村民致富,推动了乡村经济发展。
7月26日,记者来到临朐沂山风景区毛窝村附近一座山体,看到与周围连绵起伏的大山相比,这座山海拔只有500多米。不同的是,山上不少地方有曾开采过留下的矿坑。
多名毛窝村村民介绍,上世纪80年代,这里曾是铁矿开采区,山体受到了。上世纪90年代,开采逐渐结束,遗留了诸多矿坑。20多年里,这里没有种植过庄稼,基本处于荒废状态,成了杂草丛生的荒山野岭。直到最近几年,这片荒山才得到了开发,还建起了大棚。
记者跟随村民来到山上建起的山东永硕生态农业产业园区,一走进大门,里面不仅有大拱棚、冬暖式大棚、智能温控大棚,还有农业示范、育苗培育等。
在其中一个大棚里,种植着水果黄瓜、西红柿和一些无土栽培作物,绿油油一片。临朐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研究员、该园区第一马开旺,正向附近村民农业种植知识和大棚种植技术。
马开旺告诉记者,4年前,当地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加快了对这片荒山的。“首先要解决的是土壤问题,之前的废弃矿坑不能种植作物。通过采取抽砂换土的方式,对土地进行了平整。”马开旺说,周围很多村民家里搞养殖,有充足的农家肥,给园区改良土壤、增加肥力提供了条件。
记者走进其中一个大棚,好像来到了南方地区的果园,两棵高大的香蕉树映入眼帘,后面便是火龙果,植株粗壮,碗口大小的火龙果已经长成。
马开旺告诉记者,火龙果最早是生长在热带沙漠,近年来随着“南果北种”,在北方一些地区开始种植,但在临朐县却很少有种植的。为此,他们做了大胆尝试,2016年开始在大棚里种植火龙果。2017年结果,但数量不多。从2018年开始,几乎每年都丰收,目前种植面积达到了12亩。
“火龙果属于掌科,生长能力强,对土壤要求不是特别高。北方大棚里种植的火龙果,口感更好。”马开旺说,市场上的南方火龙果为了方便运输,一般都是在七分熟时就采摘下来,而本地大棚火龙果是十分熟后采摘的,属于自然熟,口感会更好。“我们这里靠近沂山景区,很多游客顺便来采摘火龙果,还有一部分进入了商超。每年上市的火龙果都不愁卖,价格还比南方运来的高一些。”马开旺说。
为了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充分利用这片闲置荒山,该园区规划建设面积2510亩,分三期建设。除了种植大棚经济作物外,还在室外露天栽培区种植猕猴桃、毛桃等果树。
园区一期露天栽培区以种植猕猴桃、樱桃、大泽山葡萄、红梨、榛子等为主;设施农业区域,以种植火龙果、草莓、日本贝贝南瓜、甜瓜、生态益生菌韭菜、辣椒为主。为了在山上种好这些作物,除了改良土壤,还引进了节水设施,通过引进无土栽培技术、建设智能温控大棚等,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记者从沂山风景区管委会了解到,该园区在临朐县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按照“发展一产、带动三产”的思,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和特色休闲农业,将现代生态农业融于旅游业中,形成休闲观光农业,力促生态农业经济科学高效发展,实施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两轮驱动”发展。
“以特色的农业观光体验形成有效补充,为游客创造一个全新的、主题化的游憩场所。随着园区高科技温控大棚、火龙果采摘棚、露天种植区等区域的陆续,将会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为当地经济发展开辟一条新径。”马开旺说。
原先,这里是一座一毛不拔的荒山头,既不能搞养殖,也不能种植农作物。如今,这片荒山成了村民眼中的“聚宝盆”,周围的毛窝村、大官庄村村民纷纷跟着受益。
据了解,园区开发建设过程中,向村民支付了土地流转费用,让他们获得了第一份收入。同时,有不少村民纷纷来打工,赚取了第二份收入。
马开旺告诉记者,长期在园区打工的村民有150多人,收入不低于城里的打工族,真正实现了为村民创收的愿景,进一步推动了乡村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当地村民的传统观念,将附近几个村的闲散劳动力充分调动了起来。
“我们这里是山区,不像平原可以种植粮食作物,种植最多的是一些传统经济作物,如板栗、山楂、苹果、柿子等。”马开旺告诉记者,这些作物基本都是靠天生长,村民的经济收入少。他们引进的农业种植模式,让村民们感受到了现代农业种植的魅力。“这一两年来,周围一些村民纷纷来学习大棚种植技术,我们都会为其提供技术或帮他们建造大棚。目前,已带动数千名村民实现增收致富。村民们共同富裕起来,乡村才能实现真正的振兴。” 本报记者 邓永杰